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
。
,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二学时认识惯性、用惯性解释简单的现象。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力的作用效果有和。
(2)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和两个方面。
通过预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牛顿第一定律
-1、6-2、6-3、6-4,思考讨论:
,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你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例子谈一谈。
,亚里斯多德和伽利略都对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关系进行了研究,你比较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看。
说明
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此处问题提的特别别扭: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运动的物体都受力吗?还是物体不受力也运动?
活动2:实验探究: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力,运动情况会是怎样的?
。
:为什么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填一填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其在不同的物体表面上的运动情况,并将木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测量出来,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材料
摩擦力的大小
(大、小、较大)
滑动的距离(s/m)
毛巾
棉布
木板
4. 比较上表的内容: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有足够光滑(没有任何阻力)的水平面,小车的运动情况如何?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突破这一难点。这一提法有点奇怪:举的例子肯定都是受力的。
所以这地方的的问题要改,怎么改,不知道。
同时,还用到逆向思维的方法,怎么体现。
通过学生对该实验的掌握程度,发现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有问题,学生对该实验到底是干什么一直很模糊,建议在处理该实验时要弄清楚实验目的。
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和设计实验,考查学生对探究几环节的掌握情况。
填一填
,总保持或者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抽象概括出来的,虽然无法直接验证(因为没有不受力的物体),但被大家公认是正确的。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3-5个象棋子塑料尺纸条硬币纸杯硬纸板
通过预录下来:
合作探究
二、惯性
活动3: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并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初步认识惯性
:
(1)为什么立定跳远不如急行跳远跳的远?
(2)参加百米比赛的运动员到达终点为什么很难立即停下来?
,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1
图2
说明
从身边的简单现象开始,让学生大胆假设和分析
在演示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各部分运动状态的变化
(1)为了使实验1的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如何打击硬纸板?
(2)在图2中,当小车碰到木块时,小车和车上的木块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填一填
填一填
。
。
活动4:学生分组实验,利用自己带来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
来进一步认识惯性
,自己设计实验,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写下自己简单的实验报告,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活动5:观察下面的图片,增强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并回答问题
,思考下面的问题:
甲图 3 乙
(1)图3中图片的两种情景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2)为了确保平时的乘车安全,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解释图4中的现象。
图4
让物理走进生活,让物理为生活服务,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物理现象的能力
第二节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
2、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课前准备
1、思考: 在卫生大扫
沪科版八年级学案第六章 力与运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