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3 人兽共患微生物.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兽共患病原体
概述
﹡人兽共患病 zoonosis
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动物和人类传染病
储存宿主为:野生动物、家畜、
嗜血节肢动物
传播媒介: 嗜血节肢动物
﹡常见的人兽共患微生物
细菌:炭疽杆菌
鼠疫
病毒:汉坦病毒
登革病毒出血热病毒
新疆出血热病毒
狂犬病病毒
埃博拉病毒
SARS冠状病毒
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立克次体:
第一节出血热病毒
我国主要有:
汉坦病毒、登革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一、汉坦病毒 Hantaan virus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引起流行性出血热
生物学性状单负链RNA
有包膜:含血凝素
凝集鹅红细胞
﹡流行环节
▼传染源:鼠类等啮齿动物自然携带病毒
其排泄物污染环境
▼传播途径: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伤口接触
螨为传播媒介
▼明显地区性、季节性
与鼠的分布和活动有关
﹡致病性与免疫性
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
病毒直接损伤
免疫损伤
表现为:发热、出血、低血压、蛋白尿
病后获得持久免疫力
二、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引起登革热
﹡生物学性状单正链RNA
有包膜
﹡流行环节
▼传染源:人、猴
▼传播媒介:伊蚊
﹡致病性与免疫性
初次感染:普通登革热
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增殖
表现为:发热、肌肉关节痛、淋巴大
再次感染: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血中的特异抗体起促病毒增殖的作用
表现为:皮肤出血、休克
第二节狂犬病病毒
一、生物学形状
﹡形态:子弹状
﹡结构:单负股RNA
螺旋对称的衣壳
识别受体
包膜:含糖蛋白刺突抗原性
﹡培养特性:
在中枢神经细胞内增殖——内基小体
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
狂犬病毒狂犬病毒
.
内基小体
﹡抗原性:只有一种血清型
二、流行环节
咬伤
带病毒动物人
▼野毒株: wild strain
从自然感染动物体内分离、毒力强
接种动物发病潜伏期长
脑外接种易侵入脑组织及唾液腺
形成内基小体
▼固定毒株:fixed strain
野毒株在家兔脑内连续传50代
发病潜伏期逐渐缩短至固定
毒力减弱,不引起发病
脑内接种不侵入神经细胞

13 人兽共患微生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