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塑造理想人格之道.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塑造理想人格之道
塑造理想人格之道现代心理学说人格成熟者有具自我扩展能力、与他人关系融洽、有安全感及自我接纳、具有现实性知觉、客观看待自己、专注于事业、行为具一致性七大特点,具有这种成熟人格,才是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正常进行社会交往、社会活动。超个人心理学家提出理想的人格是“心灵的自我超越者”,这种人有基于高峰体验的对生活意义与目的确知,具有使命感,对生命保有虔敬和赞叹的心情,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慈悲心,积极献身于实现人类的正向潜能及改善世界的高尚理想,热爱生命,在生活中能体现其灵性上的体悟,相当于菩萨型人格。
关于成熟人格的标志,佛典中也颇有说法,如《南传弥兰陀王问经》说大药智者具足二十八种德性:勇猛、羞耻、谨慎、有徒众、有朋友、容忍、持戒、诚实、具足清净、无嗔、无慢、无嫉妒、精进、努力、友善、好施、爱语、谦逊、温和、不狡猾、不欺诈、具足智慧、有名望、具足学识、饶益部属、得众请求、多财富、有善名。具有这些德性,才是合格的佛教徒,或佛教所谓的“好人”、“善人”。周叔迦《虫叶集·从佛教徒的人格说起》认为佛教徒应有三重人格:善人、修行人、明白人,其诀要依次为孝、信、悟。善人,当以《大学》诚意、正心、修身为要。
佛教理想的人格目标,是阿罗汉、菩萨、佛陀,佛陀为圆满人格的楷模。太虚《佛陀学纲》谓“觉者为人类最高人格的表现”。学佛修行,实质上即是自塑理想、圆满的人格。太虚以一偈来表达他自己的人生理想:
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这也是对他所倡导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宗旨的集中概括。此偈意谓成佛之最高理想的实现,须从完善人格做起,学佛,即是完善人格,人格的极度圆满,便是成佛,便是“真现实”——自性潜能的圆满开发或圆满的自我实现。学佛修行,完善人格,须先从人型人格的自塑着手,按佛教的人乘正法做一个合格的人、好人,如太虚在《佛乘宗要论》中所说:
佛学的第一步,在首先完成人格,好生地做一个人。
应“完安物质的生活,增高知识的生活,完善道德的生活”,遵守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用麻醉品五戒,敦伦尽分,尽职尽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上,向天型、四圣型人格一层层晋升。若要作人中的贤圣,须按天乘正法,力修十善,净化自心,布施奉献,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若要自塑成四圣型尤其是菩萨型、佛型人格,须依大乘佛法,以诸法无我的正见为导,以“无所得”为诀要,在社会生活中力修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六度”,伏断烦恼,利乐众生,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
法带动、摄化众生,改造、庄严国土。
自塑为何等人格,成地狱饿鬼还是成佛,关键首先在于知见。树立正见,远离邪见,被佛教强调为塑造人格的首要。照见诸法无我的智慧和离一切我相的清净心,是自塑成菩萨型、佛型人格的主导。
众生之所以自塑为众生,乃至自塑为下劣的地狱饿鬼畜生型恶人、庸人,在于不如实知见,不悟假我非实,色声香味触及财色名位本空,挚爱众生的生命形态及假我,贪求世间的声色货利等,其执着深者,被善恶无报、人死断灭等邪见所误导,遂不顾他人和公众的利益、不管法纪道德,恣意造作杀盗淫骗等恶业,自塑成地狱等人格。具正确人生观和合理的理想、相信善恶有报者,能自觉按道德规范约束身心,自利利他,向善向上,提高精神境界,自塑成人、天型的人格形象。若能思考存在问题,亲近善友,获得佛法

塑造理想人格之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h6797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8-10-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