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doc:..论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波德莱尔是较早地在美学上对现代性思想进行阐述的文艺批评家,他认为“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他更为看重的是艺术的“过渡、短暂、偶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审美现代性思想。本文着重探讨了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关键词】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自律意识创新意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包括了审美的自律意识、和审美的创新意识。审美的自律意识主要体现在他的诗学观上,他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的真善美相统一的论断,认为诗是自在自为的。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我一贯认为文学和艺术追求一种与道德无涉的目的,构思和风格的美于我足矣。”同年,他又说道:“但是,还有另一种奇谈怪论,由于思想的虚伪、粗俗和低级,这种奇谈怪论更可怕,更有机会持续得久远,这是一种生命力更为顽强的错误,我说的是有关教诲的邪说,它的必不可少的后果就是一系列关于激情、关于真实和关于道德的奇谈怪论。许多人认为诗的目的是某种教诲,它或是应该增强道德心,或是应该改良风俗,或是应该证明某种有用的东西。”显然,波德莱尔的这一观点是直接与当时法国社会充溢着艺术功利这一时弊针锋相对的。其在1868年发表的文章《哲学的艺术》也秉持了艺术与道德无涉的观点:“艺术愈是想在哲学上清晰,就愈是倒退,倒退到幼稚的象形阶段;相反,艺术愈是远离教诲,就愈是朝着纯粹的、无所为的美上升。”由此可见,波德莱尔反对艺术以道德训诫为目的,其实是要表达对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社会下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公众的审美趣味的不满。波德莱尔主张诗歌“不以真实为对象,它只以自身为目的。表现真实的方式是另外的方式,在别的地方。真实与诗了无干系。”同时,诗歌也“不把真理当作自己的猎物;它有它自己的目标。我们应当在其他的地方去揭示真理。”显然,波德莱尔这里强调的也是诗的自律,他不允许诗成为表现真实、真理的工具。他认为“真是科学的基础和目的,它主要是要求纯粹的智力……善是道德追求的基础和目的。美是趣味的唯一的野心和专一的目的。”波德莱尔重视审美自律的同时也就是在重视诗的超功利性,他竭力反对诗变成为社会政治、道德等功利目的服务的工具,他认为艺术工具论会导致诗的毁灭,因为一种目标要求的功能越多,它就越不高贵,越不纯粹。他正是通过强调诗的自律性来反对当时庸俗的资产阶级的功利文艺观,由此来实现自己对平庸现实的超越。波德莱尔还反对自然。在波德莱尔看来,“整个可见的宇宙不过是个形象和符号的仓库,想象力给予它们位置和相应的价值”波德莱尔所说的想象力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幻想的能力不同,而是创造的想象。“我说的想象,不仅仅是指人们用得很滥的这个词的一般概念,那只不过是幻想而己,我指的是创造的想象,那是一种高得多的功能,因为人是仿造上帝的形象被造出来的而与这种崇高的力量保持一种疏远的联系,造物主就是通过这种力量设计、创造和维持它的宇宙。”想象力被波德莱尔誉为“各种才能的王后”,被视为人的各种能力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没有它,一切能力无论多么坚实,多么敏锐,也等于乌有,如果某些次要的能力受到强有力的想象的激励,其缺陷也就成了次要的不幸。”波德莱尔之所以如此强调想象力在创造中的作用,与他对个性的、令人惊奇的美的追求是密切相关的。在他看来,“美总是古

论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18-10-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