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它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掠夺铁路修筑权“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他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操纵于铁路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一切权,则凡其地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地人民,皆我俎上之肉”。——摘自当年日本《朝日新闻》,外国资本已垄断了中国生铁生产的100%、内外河航运的84·4%和铁路的93·1%以及煤矿的76·3%。通商口岸——,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之多。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次又一次被追加,种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要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漫画:民不聊生从1902~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包括抗捐、抗税、抗租、罢工、反洋教、拒俄、拒法、抵制美国货以及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等各个阶级阶层广泛参与的反抗运动。“新政”及其破产在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新政”主要内容:改革官制: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改革军制:裁撤绿营,编练新军等。改革教育:鼓励留学,废除科举、颁布新学制等。改革经济: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等。新政最终的结局是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1)旧人办新政。清末立新制而不易旧人,由曾与改革为敌的人物来推行新政,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但它的结果不仅冲破了新政的革新色彩,而且限制了新政的历史展开。(2)传统和既得利益的双重阻力。一切改革的推进都必然会碰到来自既得利益和传统文化这两方面的阻力。因为改革无可避免地要触动既得利益和传统价值。在近代中国,这双重阻力表现的尤为明显!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