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十面埋伏》赏析.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Northern Music2015年第5期(总第269期)北方音乐Northern ,2015()《十面埋伏》赏析陆洋(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已经成为了咏歌琵琶的千古绝唱,其影响所及,已远远超出了琵琶或者音乐的范围。诗中的很多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被引用,被引申,“浔阳月夜”、“枫叶荻花”、“江州司马”、“泪湿青衫”、“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珠小珠落玉盘”、“如听仙乐耳暂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在中国,相信每一位读书人,对这些都是不陌生的。应该说,如今琵琶音乐的深入人心,白居易功莫大焉。这便是诗人的伟大【关键词】白居易;《琵琶行》;《十面埋伏》琵琶二字,在中国古代是模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在东汉刘熙的《释名》一书中,对琵琶是这样说的“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刘熙认为琵琶不是中原汉族人的乐器,是西北游牧民族的,而且是骑在马上抱在胸前弹的。傅玄在《琵琶赋》里有这样一段话……以为兴之秦末,盖苦长城役,百姓弦鼗而鼓之”据考证“弦鼗”就是一种直柄,圆形音箱,张弦,竖抱演奏的弹拨乐器,由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此器,便称其为“阮”到了公元4世纪,随着与西域日益频繁的商业、文化交流,从印度传入一种半梨形音箱的琵琶,曲颈,四弦或五弦,横置胸前用拨片或用手弹奏。本土的和西域的长期并存,互相借鉴、吸收,便形成了今天的琵琶。一般是四弦六相二十五品,演奏时要带假指甲。古代专说琵琶的诗文也是不胜枚举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琵琶曲有大曲、小曲之分,主要是从结构和长度上说的。大曲又称大套,又分为文套和武套。文套适合于表现文静细腻、典雅柔美的情趣;武套长于表现威武雄壮、豪放爽朗的气概。东周、列国、先秦、两汉、三国、魏晋、隋唐,每一个朝代都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也为我们的文学艺术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音乐也不例外。普通百姓历史知识的获得,与文学艺术的广泛传播是分不开的。“楚河汉界”、“江东父老”、“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这些词汇说的都是一个故事:刘邦与项羽之战。差不多每一种艺术形式都表现过这一题材,而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对这一题材的表现,是极有独到之处的。明代的王猷定在其所著《四照堂集》卷八中有《汤琵琶传》一文,介绍这位姓汤的琵琶高手:“……而尤得意于《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文中提到的《楚汉》一曲,应该就是今天的《十面埋伏》。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琵琶独奏《十面埋伏》一曲已在民间流传了。琵琶的表现力非常丰富,《飞花点翠》、《阳春白雪》之类的风花雪月题材是它的擅长,金戈铁马题材也是它的擅长。而且不止是到了明代的“汤琵琶”才能弹金戈铁马,唐代的“琵琶女”也能

《十面埋伏》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wbjll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