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展现了公元 184 年到 280 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
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
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
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1、 姓名:刘备 ,字玄德。
性格特点: 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
君”的代表。
精彩情节: A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
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
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B 三英战吕布, 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
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
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
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
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C 煮酒论英雄, 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
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
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 :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
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
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
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
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
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D 跃马过檀溪, 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 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
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
宴”,请刘备赴会。在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
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
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
E 三顾茅庐 , 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
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
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
后才得以相见。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
“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
到对方 。
F 遗诏托孤儿, 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全国之兵讨伐吴国,兵败退守白帝,一病不
起,诏诸葛亮等大臣到白帝,抚其背说:“我有幸得先生相助而成就帝业。然
而我甚浅陋,未采纳丞相之言而伐吴,自取其败,悔恨莫及。我死在旦夕,不
得不以大事相托。”于是将遗诏递给诸葛亮,一手掩泪一手把着诸葛亮的手说:
“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刘禅软弱,先生以为可辅佐
则辅佐,若不可辅佐,则请先生自为成都王。”诸葛亮听罢,手脚无措,流泪
跪拜在地说:“臣怎敢不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呢!”
2、 姓名: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
中 ( 今湖北襄阳西 ) ,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是“千古良相”的典范。谥
为“忠武侯”。
性格 :谨慎,谦虚,智慧,有才能,执法如山。
情节: A 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
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
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
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
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
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
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B 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
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
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
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
C 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 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事迹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