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京城策划方案 科技京城现状分析:背景介绍: 1999 年 5 月,由上海市科委和
黄浦区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上海科技京城正式开业。凭借着优厚的政策支援和新黄浦集团的
雄厚实力,初期招商时可谓十分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京城并没有象意想中的那样
发展起来,许多商铺逐渐由于生意清淡而退出科技京城。 1999 年底,新的领导班子希望在 2000
年重新树立起科技京城的形象。 科技京城发展策划中的几点问题: 定位不清晰: 从有关资料
中看出,科技京城在发展之初曾将自身定位在“融汇信息、科技产品开发、软件开发、新产
品展示、租赁、成品销售、维修、零配件供应、咨询及培训等十大功能结构于一体的大型信
息科技城”。但这种非常高端的自我定位多少是有些想当然的, 从中没有体现出科技京城的特
色所在。特别是高科技的定位比较狭隘,对于如何判断高科技的概念也是非常模糊的。这一
狭隘的定位无力支持起整个的市场需求。 人流和定位的驳论: 科技京城位处于北京东路, 这
是沪上著名的汽配件一条街。虽然离开南京路商业街很近,但有效的人流非常少。因为,这
条街既不能提供吸引人流的餐饮,也没有相关的娱乐和商业。科技京城高端的科技定位实际
上没有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到底是人流和商业那一个在先?科技京城走进了一个怪圈:
人流不足 不清晰的高科技定位 商铺的低品位和无特点 抑制人气 定位逐渐模糊 无利润,商
铺撤出。 市场推广缺乏整体性: 从科技京城 5 月中旬投放在各大 IT 媒体上的广告可看出, 科
技京城招商的思路与一般的电脑城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一幅外景图加上“诚邀各电脑
行业厂商进驻”的广告语。之后的活动或是宣传几乎是完全脱离了最初的定位,所谓的“全
面的十大中心” 成了实际上的空文。 招商与定位的冲突: 如果所要求入住的商家与科技京城
的定位明显不符, 是选择保留商家还是坚定定位特色?目前的科技京城选择了前者。 先“活”
还是先“定位”的争论:目前的科技京城需要的是先破而后立,正所谓“不破不立” 。如果仅
仅将目光投向“先要活下去”的思路,那么在选择定位时必然出现偏差,而结果又将是“什
么都搞,什么也搞不好”的恶性循环。 时尚概念的提出:时尚:品牌的声望、产品款式的新
鲜度、 个性化的设计和服务等非物质属性因素统称为时尚。 时尚消费: 传统意义上的商品成
了文化观念的载体,人们购买商品时,不仅重视其商品特性,更注重其内在的品味和流行的
消费观念。 电子时尚消费:电子时尚是区别于传统的电子电脑产品,它更讲究产品的外观、
新颖、方便。特别是进入因特网时代,网络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新颖别致的产品,而且电
子时尚产品代表着未来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份额。 如:掌上电脑、新型的 IMAC 设计用电脑、
超薄的笔记本电脑、可上网的手机、机顶盒等。 新经济时代:时尚消费和新型产业 ( 原来不
存在或是没有产业化 ) 的形成和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新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在于实
际消费产品德制造和材料成本相对于其市场价值已经占很小的部分。对于软件产业和网络信
息产品更是体现出 “新经济” 的特征。 [!----] 时尚消费的市场前景: 2000
年,经过元旦和春节两个节日消费高潮,我国的
上海科技京城策划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