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
目录
作者简介
天宝遗事的历史底蕴
《长生殿》内容简介
《长生殿》里杨贵妃形象
《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分析
《长生殿》的叙述结构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长生殿》的影响
作者简介
洪昇号稗畦,又号南屏樵者,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七年(1668)入国子监肄业,终身未入仕。康熙十二(1673)作《沉香亭》传奇,后改写为《霓裳舞》。至二十七年,又重取更订之,易名《长生殿》。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在清圣祖孝懿温诚仁皇后佟佳氏大丧期间于寓所演出,被言者所劾,革去国子监学生籍,一时株连达五十人右,时人诗云:“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翌年在浙江乌镇失足落水而亡。他是和孔尚任齐名的剧作家,作品有传奇《长生殿》,杂剧《四婵娟》一种传世,另有《锦绣图》待考。其余作品均佚。今人章培恒著有《洪升年谱》。
天宝遗事的历史底蕴
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
《长生殿》流变
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传奇《长恨歌传》
宋乐史笔记《杨太真外传南戏《马践杨妃》
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白朴杂剧《梧桐雨》
明吴世美传奇《惊鸿记》屠隆《彩毫记》
清孙郁《天宝曲史》
《长生殿》演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历史故事,习称天宝遗失。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离合生死之情是与安史之乱紧密的连在一起的,有其深邃的历史内蕴,自发生之时便有诗人咏叹。
一、杜甫的《哀江头》已开其端,始终抚今追昔,意多哀悼:“瞑目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感叹之情冲淡了是人在乱世《丽人行》诸诗中表现的讽刺之意。
二、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以诗人的才情避开历史、杂书中所记唐明皇、杨贵妃的不论淫乱之事,叙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的爱情,采用了民间传说,突出了唐明皇在马嵬事变后对杨贵妃的真挚思念,情词悱恻,哀感动人。
三、生在金元易代之变的白朴《梧桐雨》杂剧演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乱了朝政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被迫让杨贵妃自缢,最后重在写他失去杨贵妃的悲哀成为一幕纯粹的悲剧。
《长生殿》内容简介
剧情梗概
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长生殿》里杨贵妃形象分析
“长生殿”对杨玉环这个人物的性格的描写是现实主义的。“长生殿”中所描写的杨玉环却较真实。既没有完全否定她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对爱情的要求,没把她看成天生的“尤物”,也没有把她抽象化掩盖了“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以致权臣误国的种种事实。洪升对杨玉环的描写是站在这样的一个观点上的:违反封建传统的观念不把亡国之罪完全推诿在女人身上。
杨贵妃求荣求宠的心理
在第一出“定情”中,杨玉环感到“受宠承恩,一霎里身判人间天上”。这就表现出了杨玉环对李隆基的温柔和善良,并非出于“纯真的爱情”,而是为了追求和巩固其贵妃的地位,浮华的生活和李隆基对她的宠幸。
“密誓”一出,表面上看像是两人的爱情达到了最高峰,以前的人也确是这样看法,然而,实际上却是杨玉环怕“君心不可托”,“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而趁自己有貌可恃的时候,要求从李隆基身上,得到永久的保证。看“密誓”一出中的杨玉环的心情,是充满着感伤和恐惧,而不是幸福和欢乐。
杨玉环为了取悦于李隆基,引进了自己的亲姊妹,但当李隆基向虢国夫人伸出无限制要求女人的欲爪时,她又怕夺了自己的恩宠,因此上生嫌猜,姊妹间互相忌妒。为了得到宠爱,一开始就逼得李隆基把梅妃迁置东楼,接着杨玉环的制“霓裳舞衣曲”也是为了要压倒梅妃的“惊鸿舞”,以杜绝李隆基对梅妃的宠幸死灰复燃。在第十八出“夜怨”中,杨玉环说:“江采苹(梅妃),江采苹!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这里,杨玉环的忌妒、争宠,已经变成了狠毒的倾轧。
长生殿 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