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
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钗钿定情缘
长生解长恨
在《长生殿》中,"金钗钿盒"这个物象自始至终贯穿全剧,如同一条纽带,联结着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它体现着作者对"至情"的向往与追求,又体现出剧作结构的精巧和作者艺术手法的高妙。
洪升称《长生殿》是“专写钗盒情缘”(《》),可以说,“金钗钿盒”在洪升笔下已经成为表达李(隆基)、杨(玉环)爱情的一个重要物象。“金钗钿盒”是《长生殿》中唐明皇给杨贵妃的定情之物。作品一共17出写到这个定情之物,它在剧中交织穿梭,伴李杨爱情始终。
有如下几出写到钗盒:
第一出传概
第二出定情
第十九出絮阁
第二十二出密誓
第二十五出埋玉
第三十出情悔
第三十二出哭像
第三十七出尸解
第三十八出弹词
第四十出仙忆
第四十一出见月
第四十二出驿备
第四十三出改葬
第四十七出补恨
第四十八出寄情
第四十九出得信
第五十出重圆
金钗钿盒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寓意
上半部分是定情之物,
马嵬殉葬是失盟的表征,
下半部分杨魂把玩是写失情之愿
最后用以证情,重圆结案。
这样写既使全剧的情节有着内在的
联系,又体现来了主人公悲
欢离合的变化。下面,我们
就结合文本将其分为三个部
分,从金钗钿盒这信物入手,
探讨李杨二人的这场穿越时空的爱恋!
感情的盟证(定)
情路的考验(分)
真爱的升华(合)
一
二
三
金钗钿盒在第一出《传概》就有提及,但是,第一次真正以实物出现是在第二出的《传情》。这时候“山河一统皇唐,层宵雨露回春,深草木齐芳。”所以“机务余闲,寄情声色”因见那宫女杨玉环“德行温和,丰姿秀丽”特召华清池赐浴。后又在“花摇烛,月印窗”的良夜特携金钗、钿盒与卿定情。此时的钗盒寓意在一个“定”字,唐明皇也表示“愿以他并翅交飞,牢扣同心结合欢”
两人共表“惟愿取,恩情美满,
地久天长”就如唐明皇表示:“
朕与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
从戏剧故事一开始,“金钗钿盒”
就成了李杨二人情缘的象征与盟证。
定:月下定情结合欢
我们是不是简单地把“金钗钿盒”看作李、杨情缘的象征就够了呢? 恐怕不行。在两情初定之时, 虽然有“钗盒”的期许,但唐明皇并不像杨贵妃所希望的那样“情似坚金”, 这样钗、盒也就不免有“单分”的可能了。
果然,李杨二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波折
第一次是第五出《禊游》中唐明皇“恩幸”虢国夫人,杨贵妃悲怨“妾命不犹”,无可奈何,伤心垂泪,忤了龙旨,怒了圣颜。
第二次波折开始于第十八出《夜怨》,杨贵妃得知唐明皇暗召梅妃后,难以入睡,捉人未遂,伤心委屈,情不自禁想起“钗盒”之盟:
《长生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