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成果汇报
(经典著作选读)
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题目: 经典著作研读
班级: 市场营销142202H
姓名: 侯佳敏学号201422110208
指导教师
经典著作研读
《论持久战》 毛泽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数以百计的经典著作,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提供了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最光辉的范例。下面就毛泽东同志所运用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具体的分析。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哪些阶级是要打倒的”。毛泽东同志作出的分析完全是在实践的理论指导下作出的客观、正确并且准确的分析。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能最大功效的发挥其价值。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毛泽东在分析抗日战争时充分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
抗日战争中,存在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论调,这种论调是不符合实际的,完全是主观的、片面的、机械的,毛泽东冷静客观地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实际情况,“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揭示了以科学实践为特征的唯物辩证法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从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等方面全面分析,最终得出抗日战争是
“持久战”,而且日本终将亡、中国必然胜利的结论。正是毛泽东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客观的对中日战争进行了调查分析,才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毛泽东同志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已处于退步的时代,由于内外不可克服的矛盾,发动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使其不可避免地走上最终失败的道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进步,表现为它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新事物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先进的阶级也必将战胜落后的阶级,新事物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正是鉴于此,毛泽东同志自信的指出:“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依据”中国虽弱,“但是在同时,它又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这就是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根据”“实现解放的条件,基本的是中国的进步”。
人类社会充满了矛盾,可以说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客观事物或过程的性质是由其基本矛盾决定的,要抓住基本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分析中日战争的矛盾时,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因此,中日双方有如下几个对立的特点,就是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这是
“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的基本特点,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
全面分析矛盾两个方面,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防止片面性。 在抓住基本矛盾的同时,也要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论持久战》就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了中日双方,从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肯定了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