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名词解释:
文献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
物资料。今《辞海》将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
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
甲骨文 : 甲骨文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其内容为记载殷商时代王
室占卜及其相关记事。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
甲骨四堂 : 罗振玉 、王国维 等陆续搜求整理甲骨文 ,董作宾、郭沫若 等贡献
亦多。罗、王、董、郭合称“甲骨四大家”,亦称“甲骨四堂”(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
字彦堂,郭笔名鼎堂)。
金石 : 铸于青铜器上之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殷、周均有金文,又称
铭文、铭辞、钟鼎文。
(铜器分礼器与乐器两大类,礼器以鼎为多,乐器以钟为多)
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
碣 : 特立之石,为高的圆柱。有碣圆碑方之说。
碑 : 碑之名起于周朝。西汉时,碑刻文字出现,但极少。东汉大规模出现。
摩崖 : 刻于崖壁,为天然之石。
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 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
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简牍 :竹简木牍合称简牍。 简牍或在殷商即已出现, 但出土文献显示主要集中于战国至汉、
晋时期。
汗青:竹简剖开成片后, 为防蛀和便于书写, 需用火烤干其水分, 谓之“杀青” ,亦称“汗
青”。
孔壁书: 亦称“壁经”,相传在孔子住宅墙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今泛指古字或汉代以
前的文字。
汲冢书 :太康元年,汲郡人偷盗魏襄王的陵墓,得竹书数十车,全为蝌蚪文书写,称汲冢
文。经晋人整理, 最终写定先秦古书约 10 余种, 共 75 篇,这些古书被人统称为 《汲冢书》 。
熹平石经: 汉灵帝熹平四年( 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
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 立于首都太学门外, 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 史称熹
平石经、一字石经。
东汉时期汉灵帝为了维护统治地位, 下令校正儒家经典著作, 派蔡邕等人把儒家
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
成石书,刻成后立于当时的洛阳太学,所以人们又称这部书为《太学石经》。这
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是用隶书一体写成, 字体方平正直、 中规人
矩,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 :曹魏正始年间 ( 240—248)用古文、 篆书、隶书三种字体, 刻了《尚
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
字体写刻,故又名《三体石经》,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
汲古阁: 为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 48000 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
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晚清四大藏书楼(清末四大藏书家) :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创始人瞿绍基
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进士杨以增所建
浙江归安陆氏“皕宋楼”,
浙江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即杭州丁丙藏书楼,合称为全国四大藏书楼。
十三经 : 《诗经》、《尚书》、《礼记》、《周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