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童话教学
范县实验小学
杜彩云
童话的概念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的特点
1、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2、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
3、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童话教学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趣味性原则:童话一般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做拟人化的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可以说,童话是最贴近孩子的一个神奇的世界。童话作品中的情趣易于儿童接受,又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因此,教学中,要凸显童话的趣味性。
以读为主的原则:童话的语言浅近、生动、简练、质朴,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是能够达到理解的目的的。在教学中,应当以读为主,切忌教师繁琐的讲解、琐碎的问题破坏了童话的完整性。同时,童话中简洁、流畅的语句,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是有它的积极作用的。
说的原则:教学时,教师生动的讲述,会把儿童带进童话的世界里,激起儿童的思想感情,并引起儿童复述的愿望。从一年级起就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复述时还要注意要求他们依据童话的语言复述,千万不要随便添枝加叶,应不失去童话优美的色彩。比如在教完《纸船和风筝》和《从现在开始》后就可以让孩子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人文性原则:童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在阅读童话的时候,会明白道理,学会怎样做人。如读了《三个小伙伴》,小朋友懂得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合作。读了《狐狸和乌鸦》,学生知道了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读了《七颗钻石》,他们会感悟到爱心会产生奇迹……所以,多让学生接触童话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认识,开拓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
多元性原则:但是童话的教育主题并不是唯一的。阅读完一篇童话,如果仅仅用“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来评价其中的人物或者情节的话,那么童话就是去了它的魅力和久远。以《去年的树》为例
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教童话呢?仍以《去年的树》为例。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
1、借助媒体,激发情感
2、反复读文,读中感悟
3、创设情境,训练说话
4、寻求多元化解读
怎样进行童话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