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陈代谢主义.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选题说明
新陈代谢理论作为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日本最为重要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理论,有着
一定的时代意义,对设什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首先,新陈代谢理论是丹下健三在 20 世纪
50 年代晚期引进日本的城市设计之中,之后,日本设计者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创
作实践, 这都是和日本战后的国情相关联的, 可以说新陈代谢理论是日本战后针对本国的情
况发展出来的本土设计道路。而在中国,却没有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现中国本土特色。其次,
新陈代谢理论和实践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它是对未来生活模式的一种思考和创造。 所以, 它
对现今的城市设计者有指导意义。
目录
1、 新陈代谢的概念
2、 新陈代谢的主要观点
3、 新陈代谢产生的时代背景
4、 新陈代谢的发展过程
城市规划的发展
丹下健三
矶崎新
黑川纪章
菊竹清训
建筑设计的发展
菊竹清训
丹下健三
黑川纪章
5、 新陈代谢理论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定义新陈代谢理论是将生物学的进化论和再生过程引入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 向机器时代提
出挑战,宣告生命时代的诞生。
建筑师提出“新陈代谢”的理论首先是为了反击所谓的“机器时代” 。“机器时代”是黑川纪
章对 20 世纪城市发展的定义。
新陈代谢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对机器时代的挑战,强调生命和生命形式。
2、 复苏现代建筑中被丢失和忽略的要素,如历史传统,地方风格和场所的性质。
3、 不仅强调整体性,而且强调部分,子系统和亚文化的存在和自主。
4、 文化的识别性和地域性未必是可见的。 正如人体的信息通过脱氧核糖核酸传递给后代一
样,传统因此不可见的哲学,生活方式和审美信码而受到重视。这展示了有可能通过最
先进的当代技术和材料表现地域的识别性。
5、 新陈代谢建筑的暂时性。佛教的“无常”观念表示的动态平衡代替了西方审美思想的普
遍性和永恒性。
6、 将建筑和城市看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开放的系统,就像有生命的组织一样。
7、 历时性,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共生;共时性。不同文化的共生。
8、 神圣领域,中间领域,模糊性和不定性,这些都是生命的特点。
9、 作为信息时代建筑的新陈代谢建筑。隐性的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学提供了建
筑的表达方式。
10、 重视关系胜过重视实体本身。
时代背景
当时从国际上说, 50 年代之后,西方现代建筑思潮也在逐渐向多元化发展,现代建筑的始
祖柯布西耶的建筑风格开始向粗野广义转变,体现在他 1947-1952 年设计的马赛公寓和
1952-1956 年设计的印度昌迪加尔高等法院。现代建筑的另一位始祖密斯也开始批评现代建
筑的功能主义,强调将“形式服从功能”转向“功能服从形式”追求一种可以包容各种功能
的“通用空间” 。人们开始逐渐厌倦这种百物如一的现代建筑,形式批判现代建筑的潮流,
对现代建筑的批判达到高潮的事件体现在 1956 年召开的现代建筑国际协会( CIAM )第十
次会议, 筹备此次会议的一群青年建筑师, 如巴凯马, 坎迪利斯等公开对国际式的建筑提出
挑战,宣称要“反对机器秩序的概念” ,建筑师的创作“要有个性及明确的表达意图” ,要注
重建筑的“精神功能”强调“今天新精神的存在”等等,从而动摇了现代建筑的基本观点,
新陈代谢理

新陈代谢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wenfei1314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