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乡骄子 ?陆良人才名录》序言
一部由陆良乡亲发起、众多人士支持,并由本书编委会负责
编写的全景式记述陆良人物的大型专集《爨乡骄子 ? 陆良人才名
录》,迎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六十周年大庆到来之际,在滇东
大地问世了。
爨乡,令人耳目一新的古老圣地,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自魏
晋至唐天宝元年长达五百年间,爨氏治理南中大地(辖早期云南
大部、广西、贵州、四川部分区域)所创造的历史文明的结晶。
爨文化既是中原文化与滇文化的桥梁与纽带,也是中原文化与滇
文化的融合。爨文化有源也有流,它既是盘江流域远古农牧业文
化的积淀,更是滇东红土文化的弘扬。
陆良县臵县始于西汉,是爨文化的发祥地。因《爨龙颜碑》
为佐证而被誉为爨乡。这片古老的大地始称同劳县,寓意生活在
这里的人们公道平等之民意;后又曾称同乐县,昭示着生活在这
里的人们渴望世界和平和谐,人民同富同乐之美好愿望。 《爨乡
骄子 ? 陆良人才名录》一书的撰写、编辑入选的二百多位人才人
物,登录的三百多位人才名录名单,都是陆良籍的社会各界人士
或是新中国建立前和后在陆良县任过职以及工作过的、为陆良解
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外省、外县籍人
士,他们都把陆良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陆良人民也把他们作为
自己的儿女、视他们为陆良人、爨乡骄子。
陆良是云南的第一大坝子, 山川秀丽, 人杰地灵, 历史悠久。
陆良这一方水土, 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 展卷阅读入选 《爨
— 1—
乡骄子 ? 陆良人才名录》中的一篇篇华章,一个个鲜活可亲的面
容映入眼帘; 掩卷静思, 不禁有 “尚人文秉正气, 社会方有和美” 、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之感。 这就是陆良乡亲发起编辑出版 《爨
乡骄子 ? 陆良人才名录》 的良苦用心。 爨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
代代相续, 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 尽管时代在变迁, 社会在发展,
但承载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尚存,精神犹在。
爨文化哺育了一代代爨乡人,一代代爨乡人在耳濡目染中传
承了爨文化,传承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中华精神。他们不论
是在家乡,还是在祖国各地,也不论是位尊还是位卑,尽管社会
在变、环境在变,但不变的是爨文化的传承和爨乡文明培育的爨
乡人的精神。
伟人毛泽东说: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那爨乡人的精神
和品质是什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于用一、两句话表
述。就入选《爨乡骄子 ? 陆良人才名录》的众多人物来解读,可
概括为:穷则思变,贵当自强;吃苦耐劳,拼搏向上;团结互助,
携手并进;知识为要,尊师重教;以德立业,奉献社会。
其一,穷则思变,贵当自强。
敢于战胜自我、善于掌握和改变自己命运的爨乡人自信“人
活一口气”,坚信穷则思变,创新求变,自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拿得起是聪明, 放得下是智慧”的气魄, 做敢为天下先的事。
如在护国运动的发起和组织、领导的核心层中,有陆良人;为捍
卫祖国的安宁和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从集团军军长晋升为大军
区中将副司令员的有陆良人;荣获国际农业磋商组织( CGIAR)
科学研究优秀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科学一等奖并担任国
— 2—
家 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的有陆良人;中国《语言美学》的开
创者、学科领军人是陆良人; 在中央电视台、 首次在 《新闻联播》
中成功推出大型系列报道《祖国大家庭》的全过程中敢于大手笔
策划,被中央电视台授予“金点子奖”和颁发组织奖、作品奖,
获此殊荣的是陆良人;白手起家靠智慧开创“盘龙云海” ,打造
排毒养颜胶囊知名品牌走向海内外的是陆良人;借天势凭勤奋创
办大地石材、生态科技园、经济林木示范基地和神龙饲料,惠及
千家万户为新农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也是陆良人;千方百计努
力促成修通了对发展陆良经济至关重要的曲陆高速公路,把被设
计在邻县山沟里的南昆铁路陆良火车站变更设计建到了召夸,把
已明令撤销的陆良烟草打叶复烤厂又争取省政府同意恢复建厂
并发展壮大的还是陆良人。
过去的陆良是云南的“四大穷州”之一,既有自然因素,也
有人为因素,但作为爨乡人,为了改变个人、家庭命运和改变家
乡的贫穷落后面貌,陆良籍的有识之士,不甘贫穷,纷纷走上求
学、从军、经商、办实业之路。留在家乡的人,信守“三年干旱
饿不死手艺人”的祖训,因陋就简办起了手工业作坊。许多村寨
和农家,农工、农商、工贸结合,离土不离乡,农忙时从农,农
闲时从事其他经营服务。铁匠、木匠、铜匠、锡匠、银匠、皮匠、
纺织、编织、马帮等民间加工业、制造业、运输业、种植业、养
殖业、服务业迅速兴起,代代相传。并在县城所在的中枢镇及马
街、三岔河、板桥、小百户、召夸等镇所
爨乡骄子陆良风物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