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小熊猫
大熊猫,在台湾也可称作大猫熊,一般称作“熊猫”或“猫熊”,属于食肉目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由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
基本介绍
想一想
大熊猫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大熊猫幼仔在一岁左右断奶,并一直和母亲在一起到一岁半左右,直至母亲再次怀孕。如果母兽未怀孕,幼崽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到两岁半,这时母亲将它赶走。独立之后,大多数的幼崽在母亲的附近居住,另一些,尤其是雌性,会远离出生地生活。大熊猫的行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圈养大熊猫可以存活30年或更长,但野生大熊猫的寿命通常只在25年左右。
形态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体重80-120kg,最重可达180kg,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陕西秦岭地区大熊猫
历史溯源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
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秦岭大熊猫已被认定为是大熊猫的一个亚种。
三年级新疆地方史大熊猫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