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改进
原艳丽
山西省长治市第一中学校长治市 046000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将化学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更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其中演示实验能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对某些实验进行了大胆的改进,比如设计了氯气制取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效果很好,体现了我们新课程实验创新的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演示实验实验改进氯气性质实验
新课程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意识,同时我们在实际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重视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更重视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演示实验是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是实验教师创新实验展示教学能力的机会。它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枯燥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把要研究的化学现象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分析现象的兴趣。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化学教学中更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现象,更容易理解实验原理,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高中化学中的有关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进行了改进和补充,请大家指正。
(旧人教版版)氯气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
以往我们教学中对氯气的制取采用以上的装置图,在分析得出此实验装置时从反应原理(即反应方程式)分析讨论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除去杂质气体、气体的收集、尾气处理等方面考虑从而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这样教学对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要求比较高,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氯气的性质教学我们从氯气的结构推出氯气有强氧化性,从而推出与KBr、KI、Fe2+、NaOH的主要反应。对这些实验我们也是采用事先制取好的氯水去和各溶液反应,现象较为明显,但感觉颜色变化比较混杂,几个实验参杂在一起,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
在新课程中高一化学必修1中,有关氯气的制取已经淡化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氯气的制取可不过多做解释,但氯气的氧化性实验必须掌握,所以通过以下微型实验,更好的展示了氯气的性质,增强了对比性,也更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
实验如下图所示:
在一大的表面皿中央四周分别滴入少许以下四种溶液,后在中央位置放置一小块氯酸钾固体。
NaOH溶液+酚酞
KClO3固体
KI溶液+淀粉
Fe2+溶液+溶液
KBr溶液
按图准备好以上实验后,在氯酸钾固体上滴加几滴浓HCl,用一个比上图小些的表面皿反扣住所有的药品。此时就会观察到很明显的现象。
KClO3固体滴加浓盐酸后,立马会看到黄绿色的气体产生。随即周围的溶液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氯气的性质实验
反应前
反应后
KBr溶液
无色
棕黄色
NaOH溶液+酚酞
粉红色
无色
KI溶液+淀粉溶液
无色
蓝色
Fe2+溶液+溶液
浅绿色
血红色
将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做如上改进后,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改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