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一、小说中的社会环境
(一)封建科举制度的社会环境
(二)社会中人们的态度
二、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语言和表情形象
(一)《孔乙己》中的语言和表情形象
(二)《白光》中的语言和表情形象
三、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动作形象
(一)孔乙己的的动作形象
“排”和“摸”两个动作的分析
陈士成的动作形象
“跳”
“走”
“挖”
“奔”
四、思古观今,反思生活中的不足
(一)对孔乙己“命运”的沉思
(二)对陈士成“执迷”的沉思
(三)联想生活中现实的思考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摘要】:鲁迅作为中国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以及革命家,其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封建社会黑暗的反思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乙己》、《白光》是鲁迅小说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两部,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性与思想性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而本论文则主要是从其小说的角色展开分析,通过社会环境、知识分子的语言和表情形象、动作形象三个方面来分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描写,让我们真真实实的感受到科举制度毒害,而在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陈士成他们都有个共同点,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对其人物形象特征做详细而深刻的总结,并尝试着将人物所蕴涵的时代意义进行剖析。以我对《孔乙己》和《白光》两部小说的理解,来阐述《孔乙己》和《白光》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和封建科举制度给社会带来的毒害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形成了世态炎凉,促成了这种封建迂腐的社会形态,并从中反思
【关键词】:知识分子,科举制度,形象
【正文】:
在我所了解的鲁迅作品中,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孔乙己》、《白光》这两部小说,其中《孔乙己》最为熟悉,在上初中时候就学过这篇课文,当时对孔乙己的形象感觉很是好笑,很难理解那种人物形象,现在细读起来,感触颇深,这种贫困潦倒的穷书生气质中又不乏那种高傲的迂腐,却是别有风格的对科举制度的抨击。而《白光》则是描绘了头发花白的老童生陈士成的悲惨故事,活画出陈士成屡屡落第,连秀才都没考中过,并且对发财陷入痴迷,以至于精神出现异常沉迷于自己幻想的世界中走向死亡的一个悲催的命运。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的分析科举制度影响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来揭示知识分子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以及普通百姓也颇受侵害,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世态炎凉的一种悲惨画面。而和现今社会中还可以感觉到类似的情景,希望可以通过对孔乙己和陈士成的分析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反思。
一、小说中的社会环境
(一)封建科举制度的社会环境
《孔乙己》和《白光》两篇小说刻画的社会环境都是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中,而封建科举制度最大特点是内容单一、竞争激烈,是过去选拔官员而设置的考试,科举制度的竞争异常激烈,磨灭了知识分子应有的傲气,脱离了现实生活中的活气,科举中严格的以“八股文”为准,而过于的死板、迂腐,从而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而读书人甚至要把毕生精力花费在八股文上,使人们头脑僵化愚昧、呆板,缺乏创新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影响了科技进步,这样制
鲁迅小说中的识分子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