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琵琶演奏的表现手法初探.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琵琶演奏的表现手法初探

【摘要】随着琵琶演奏发展的不断深入,其表现手法也丰富多彩,本文从琵琶文曲和武曲各自的技术表现手法及弦外动作表现手法来对其表现手法进行初探,深入研究这一历史文化瑰宝。
【关键词】文曲武曲技术表现弦外动作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09-01
在中国,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且沿用至今的民族乐器并不多,琵琶作为“民乐之王”,当属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这种具有“大珠小珠落玉盘”音色特点的乐器,之所以居于民族音乐重要地位而长久不衰,主要原因就是其随历史发展而来的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
在我看来,琵琶演奏的表现手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多样的技术表现手法;二是因人而异的弦外动作表现手法。
在传统琵琶曲中,以表现手法及音乐风格的不同,可以将作品分为文曲和武曲。
一、传统琵琶文曲
琵琶文曲具有较强的描绘性,抒情优美的旋律,流畅而又舒缓的音乐线条,优美婉转的音色特点,诉说作品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及所要描绘的景致色彩。
(一)技术表现手法
在弹奏技法上,文曲更多的采用轻柔的演奏技法。左手常用的推、拉、吟、揉,给本来颗粒般的音色增加了浓郁的婉转色彩;再加上擞、打、带等左手的“嘘音”技法,使音乐更具有优美而又虚幻的韵味。往往在文曲中,琵琶弹奏的音色侧重于左手技法的到位程度,而音乐整体的支架则来源于右手的技法功夫,它主要集中于弹、挑和轮指上。长轮、半轮、弹挑、滚奏和琶音的运用,结合左手的音色调配,加上轻重缓急的速度和力度变化,能使文曲抒情优美的韵味特点表现十足。如《春江花月夜》第一段引子“江楼钟鼓”:
【谱例1】














开始的四组弹弹挑表现了由远及近的萧鼓声,为了体现其悠扬的感觉,演奏时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技法的处理。左手揉弦的保持,加上右手干净果断的弹挑,并且依照谱上弹挑上中下的位置变化,再伴随力度的不断加强,从而进行到快速的滚奏,使模拟的萧鼓声由打击乐的节奏型由远及近地传来,并通过慢扫四弦方式以轮指带出作品的主题句,同音相连,想象悠扬的萧鼓声从夕阳江面由远及近地传来,婉转而又平静。整个引子部分充分体现了琵琶文曲的技法特点,左右手的柔美配合将文曲韵味充分表现。
(二)弦外动作表现手法
每个器乐演奏的观众,除了需要听觉感受,也需要视觉感受,所以观众更多的被称为听赏者,即用眼和耳结合来欣赏实体音乐。琵琶文曲的演奏除了听觉艺术上的表现手法,在视觉艺术上也有多重表现,就是常被人们称为“二度创作”之一的音乐表现力,即弦外动作的表现手法。文曲的音乐表现力因人而异,但总体特点都轻柔而又缓慢,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有陶醉的感觉,所以在演奏文曲时,演奏者更多的是在右手上增加柔美的浮动,身体会在旋律性强时随音乐节奏而进行小幅度的摆动,同时在陶醉的音乐旋律中经常微闭双眼来让听赏者感同身受。将情感通过外在的表情、动作来展现,带动听赏者的思维及感觉,是琵琶演奏的重要表现手法。
二、传统琵琶武曲
传统琵琶武曲多为标题音乐,结构庞大,往往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是对事件的完整叙述。顾名思义,武曲特点主要体现于“武”字上,即气势宏伟,刚强有力,节奏多变。琵琶武曲的表现手法在演奏技法和二度

琵琶演奏的表现手法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