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文本是英语课堂教育的一种凭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同时用外语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真正理解语言,感受语言并运用语言的过程。教师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其思维震荡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立足文本思维震荡点信息输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6-02
一、引言
人的大脑发展,智力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外语学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渠道,文本则是思维培养的载体。同时用外语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真正理解语言,感受语言并运用语言的过程。
二、二种错误观点的分析
有人认为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言学习毫无关系,这种观点并不正确。语言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工具,语言教育不仅有教会学生交流,还有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功能与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到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教学,同时有必要重视学生的思维拓展。也有人会认为中学生词汇量有限,表达能力也欠强,学生难以承受用另一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事实上,《郎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只用2000个词解释全本82000词,而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单词1600,高中3500,凭借这些词汇量,学生基本可以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对分析问题,发表见解很感兴趣,词汇量并没有影响他们表达,即使英语基础差一点的同学也很乐意跟大家分享他们的想法,正如Waters (2006)援引Stevick的话说,"越是语言水平低的学生越需要认知上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尽可能给予初学者能正常使用自己通常运用的认知能力的机会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促进健康的,更成熟的学习状态,语言欠显且思维简单的内容只会使学生感觉幼稚。
三、思维的定义与层次
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重要形式,是精神活动的重要特征,它以感知觉所获得的信息为基础,再利用已学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推理和判断。 Waters(2006) 把思维能力分成7个层次。1 记忆;2 转换(将信息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语言);3理解:能发现事实,规律,定义,价值与技能之间的关系;4 应用:运用和选择适当的规则和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5分析:根据部分有意识的知识和思维的形式解决问题;6综合/演绎: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一个问题;7评价。评价能力也就是评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学习者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过程,理论, 方法,背景,论据等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决策。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后四个层次的能力即应用,分析,综合/演绎及评价。
四、充分挖掘文本的思维震荡点
1引导学生学会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到读中有思考。
人教版第五模块第三单元FIRST IMPRESSIONS 一文中,主人公李强的情感体念一直贯串在文本里,笔者让学生找出描述李强进行时光旅行之前情绪感受
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