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毒五恶”之意
《无量寿经》下卷有一大段说到“三毒五恶”,相当长的经文,说:在这个世界要戒贪、戒嗔、戒痴,然后有五种恶——“三毒五恶段”。这“三毒五恶段”有两种意趣:
一个就经文的次第来讲,这是在讲述完极乐净土的庄严、众生往生净土的方法之后——因为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容易,而来诫止我们说:“你们应当谨慎,莫犯这样的过失。”这就像第十八愿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所谓“抑止门”,告诉我们不要犯这样的过失,应当摒弃三毒而修持佛法,少贪、少嗔、少痴;应当摒弃五恶,所谓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这是要诫止我们。
第二方面也说明:这个世界的众生,根机就是如此。用这段经文来照明我们凡夫的根性,告诉我们应该心怀惭愧,认识到自己根机低劣,而来老实念佛。
这段文的一开始是这样衔接的:释迦牟尼佛在讲完极乐世界的庄严和众生往生的方法,以及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果报之后,就劝诫我们说——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
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
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啊!极乐世界声闻、菩萨功德如此殊胜,国土如此庄严。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
这么好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努力行善?应当——
“念道之自然”:往生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自然所牵随。你只要愿意去往生,阿弥陀佛本愿力令我们决定往生。
“著于无上下”:极乐净土没有任何的执著,没有上下的区别。
“洞达无边际”:完全是神智洞达,咸同一类,都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无有边限,这说明功德利益之广大。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应当精进求法,应当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愿意去往生呢: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
只要一心求愿往生,必然、必定往生!
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
人、天、地狱、饿鬼、畜生,“五恶道”自然关闭了。以往生极乐世界来讲,娑婆世界人天善道,仍然还是恶道,不是善道。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
“升道无穷极”:往生极乐净土开悟无边,悟得无量无边无生法忍,无有边限,无有穷极。
结果呢?
“易往而无人”:非常容易往生,但是因为大家不能信顺,不愿意往生,都在忙世间这些无意义的、堕落的事情,所以佛的悲心很怜悯我们:“这么容易往生,结果世人迷没在三毒五恶之中,很少有人去往生!”
有人就说了:“如果那么容易往生,这个世界就没有人了。”
是啊,确实很容易往生。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多人呢?“易往而无人”。他们不相信,他们不求往生,他们造作三毒五恶,他们不能洞察世间的过患。
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往生极乐世界没有障缘,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被佛的光明愿力自然牵随,非常容易。
你看,这一段讲了好几个“自然”:“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
什么叫“自然”呢?“法尔自然”,它本来如此。
比如说长江水往大海流,这是自然而然的,不假人为造作;比如苹果熟了自然往地上掉,这也是自然而然;我们念佛就回归极乐宝国,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无论长江水、黄河水——长江水比较清,黄河水很混浊,但是,大海没有选择,一到大海里边,就跟大海的水一样,同样的深、同样的广、同样的味道。
不管清净心还是染污心,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回归极乐净土,这叫
“自然”。
自然,就不是我们的造作。“这样可以吧,那样不可以吧?”没有不可以,都自自然然往生极乐世界。免除人为的造作,只要专修念佛,就顺佛本愿往生净土。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
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世尊很悲叹,说:为什么世间人看不破五欲六尘的幻象呢?为什么心中不能放弃这些执著呢?
“勤行求道德”:极乐净土就是无上佛道、圆满功德,应当勤行往生之道。
“可得极长生”:一旦到达极乐世界,可以得到无量寿。
“寿乐无有极”:受涅槃之乐,没有限极。
接下来话锋一转,世尊就很悲叹了,说:
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
但是世间的人,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容易往生的地方,他就是不能听信劝导。他怎么样呢?“薄俗”,浅薄,俗气。
“共诤不急之事”:往生大事才应当积极办理,结果大家都在争那些不着急的事情。
于此剧恶极苦之中,
在这个娑婆世界,极大苦恼的世界里边,他们干什么呢?
勤身营务,以自给济。
自己在那里忙忙碌碌,挣钱哪,为名为利……
无尊无卑,无贫无富,
少长男女,共忧钱财。
有无同然,忧思适等。
不管是地位尊贵的人,还是地位低下的人,“无尊无卑”;也不论是贫穷的人,还是富贵的人;也不论是年少者、年老者,男人、女人。大家都在忙什么呢?
“共忧钱财”:不求往生西方,只
净宗法师:三毒五恶之意.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