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之特色》--- 慧净法师简介: 所谓特色,即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辨识事物,必须把握其特色,不然就会张冠李戴,产生错误;修学净土,也必须掌握净土宗的特色, 不然就会圣净不分,失去往生。净土宗有无特色?很显然,若无特色,则净土一宗不能成立。净土宗有何特色?当代净土宗眼慧净法师,根据净土三经及相承祖释, 提炼为四句话、十六个字,谓:「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准确、简练、系统、明了,独显弥陀救度, 超胜余佛净土,不共圣道诸宗,至简易、至高深、至稳当、至快捷, 万机不漏,一生速成;可谓握一宗咽喉,通法门幽关,除行人恐惧, 畅往生达道。前二句为根本纲宗, 后二句明今生胜益; 又前一句为因行, 后三句为果益。根本自摄枝末, 因行必招果益, 故四句可收为二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又可收入一句「本愿称名」。本愿, 明教理; 称名, 明行法; 凡夫, 明摄机; 入报, 明果益。「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明净土宗之「机、教、行、益」,即: 造罪凡夫,以弥陀本愿不虚故,称名愿生,皆得往生真实无漏极乐报土。而且是平生之时圆满达成往生之业, 不待临终; 于此世间即获不退转之果位,非至极乐。本愿称名: 圣道诸宗以众生心性为体, 悟明心性为宗; 净土一宗以本愿名号为体, 称名往生为宗,故「本愿称名」为净土宗不共圣道诸宗之特色。又余佛净土虽也劝往生, 但未闻有称名往生之本愿, 弥陀一佛独发称名往生之本愿,故「本愿称名」为净土宗超胜余佛净土之特色。凡夫入报: 依圣道诸宗修习, 必须登地以上的大菩萨, 才能前至诸佛报土;他方净土虽不乏高妙报土,然而一切决非罪障凡夫可至之处。今净土一宗, 凡夫称名, 仗阿弥陀佛愿力, 得生极乐最妙报土, 证同弥陀,故此「凡夫入报」即为圣道诸宗所无、他方净土未闻之特色。平生业成: 圣道修行, 仗自力累积之功, 有渐次断证之位, 初果圣人尚需七次往返天上人间, 而后业成解脱, 不受后有。今净土宗, 任何罪重之人, 只此一生, 决定往生, 生死了办, 不再轮回。然而如果是必须累积一生勤行, 直到临终见佛来迎, 方才往生业成, 仍然不免圣道自力的色彩, 往生存有不确定的因素。今说「平生业成」, 不说「一生业成」, 即是在平时一生之任何时候, 皆是往生业成之时。因本愿称名,往生仗佛愿力;佛愿力成故,众生往生之业已由佛边完成;佛边已成故, 何时众生信受称名, 实时乘佛愿力, 往生之业达成, 不待临终。如果直到临终,才信受弥陀愿力,即于临终一念往生业成。可知平生业成从机边含「临终一念业成」与「平生念念业成」两种状况, 而从法边则是「弥陀愿力业成」。任何人、任何时, 信受称名, 往生之业当体成就, 业成不坏故, 自然念念称名有相续之功, 声声往生无不定之虑,故说「正定之业」、「万修万人去」、「遇无空过者」, 独成净土宗之特色。现生不退:于圣道修行,不退转位乃是极艰、极难、极重、极要、极尊、极大之事, 非敢率尔轻谈, 妄自期许, 要须生生正见不失, 勇猛精修, 历一大阿僧祗劫才可达致, 何况长劫疲劳苦修过程中, 退道者如大海水之多, 进步者只毛滴水之少; 舍利弗以六住菩萨之位, 尚以乞眼因缘退心, 余者可知。今净土宗, 凡夫罪人, 但以本愿称名一法, 尽获弥陀因中万行果上万德, 圆满成佛所需一切功德, 于娑婆界登不退位, 以烦恼身入圣众数。如此教理, 圣道诸宗所绝无, 十方世界所仅有,独成净土宗之特色。如此重要而鲜明之特色, 虽然本含于佛经祖释之中, 因未经明眼善知识提纯精炼, 古今行人多忽略而过, 如盲然不知。今慧净法师将之系统归纳整理, 鲜明提出, 一一出示经文祖释为证, 普令见闻之人耳目悉得开明, 可谓于净土宗教理建设有着巨大的贡献, 而对无量往生行人有着莫大的帮助,必将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净土宗之特色》前言所谓「特色」, 即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净土宗之特色, 即是净土宗特有之教义判释, 为不共圣道诸宗, 超胜余佛净土, 而能纯粹彻底彰显「弥陀救度」之法门者。其理论根据即是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 名为「念佛往生愿」; 此愿为愿中之王,根本之愿,以总为别,独称「本愿」。一切善恶凡夫, 只要称名念佛, 自然乘佛本愿; 现生永被弥陀光明摄取不舍,命终直入弥陀报土速证佛果。故得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已非娑婆凡夫,已是极乐圣数。不假万行回向,横超品位阶级;胜易圆顿,不可思议;二乘非所测, 唯佛独明了。具体言之, 开为四句:「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 平生业成, 现生不退」。本宗之「传承」,完全依据净土宗之大成者──唐朝高僧善导大师。「本愿称名」之义, 善导大师《观经疏》(《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一七页)结论言: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凡夫入报」之义, 善导大师《观经疏》(《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五页)以问答释言: 问曰
《净土宗之特色》---慧净法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