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宋代皇权政治下的岳飞.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宋代皇权政治下的岳飞-历史论文
宋代皇权政治下的岳飞
特约撰稿游彪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岳飞是两宋之际著名的抗金英雄,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高级将领,最后惨遭杀害。他的悲剧人生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也是宋代皇权政治的必然结果。
岳飞出现的历史背景
宋朝开国之时,赵匡胤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部各地有割据一方的藩镇和尚未归属中央的多个小国,外部有势均力敌的契丹王朝。经过不断的扩张,契丹政权占领了燕云之地,这一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河北和山西北部,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毫无疑问,此地为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略中原王朝的必经之路,也是宋朝北部边境防御的前沿阵地。由于赵宋王朝丧失了燕山山脉等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天然屏障,而契丹人以及后来的女真人一旦占有燕云地区,他们就能够在广阔平坦的平原地区充分发挥其骑兵作战的巨大优势,给新建的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正因为如此,为了收复燕云地区,从宋太祖以后,虽然宋朝派遣重兵驻守北部边境,但契丹骑兵依然不断南下侵扰。为此宋朝前期的三位皇帝与契丹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攻防战,直到宋真宗与辽朝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双方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然而,至北宋末年,白山黑水之间兴起的女真族为了反抗契丹王朝的压迫和剥削,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举兵抗辽。为了达到灭辽的目的,女真贵族决定联合宋朝的力量共同对付辽朝,于是双方之间签署了盟约,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辽朝。宋徽宗之所以不顾朝廷内外官员的强烈反对,不惜撕毁与辽朝之间签署了百余年的和约,除了他意识到辽朝的力量已经被女真族大大削弱而自己可以建功立业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想要借机收复宋朝开国以后历代帝王都念兹在兹的燕云之地。然而,辽朝灭亡后不久,女真铁骑便长驱南下,不仅夺回了燕云之地,还迅速围困了北宋都城开封,经过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燕云地区的归属问题,无疑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才会出现了宋朝军民的抗金战争,也才涌现了岳飞这样的英雄人物。
两宋帝王对武将的防范
另一方面,除了外患以外,通过兵变而登上皇位的赵匡胤面临的内忧更为严重,他深知唐朝中期以来武将权力过重势必导致皇权的衰落和国家的混乱。为了防止武将擅权局面的再现,不使宋朝成为继五代之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赵匡胤采取措施剪除武将势力,重用文臣。经过宋太宗、宋真宗两朝的持续努力,北宋朝廷上下逐步确立了文臣治国的理念和机制,并一直贯穿于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之中,此后历代皇帝几乎都遵循这种惯例,较为彻底地执行了重文轻武的传统国策。在宋朝最高统治者“以文制武”政策的不断打压之下,武官的权力日渐缩小,即便是在边防前线的统兵将帅,也会受到来自代表皇帝的各色人等的掣肘和制衡,几乎难有独立调兵遣将的权力。而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
更为不可理解的是,宋朝在处理内政和外交这两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上采取了“守内虚外”的政策。宋太祖、宋太宗在位时期,对强大的契丹王朝基本上是以积极防御和有机会就主动出击相结合的策略加以应对。然而,宋太宗在经过几次大规模北伐的军事行动失败之后,他并未深刻检讨招致失利的原因,而是逐渐形成了“守内虚外”的政策转变。在他看来,外患并不可怕,是可以得到平息的,而“内忧”才是威胁皇权的心腹大患,实际上就是要

宋代皇权政治下的岳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154 KB
  • 时间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