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本质走进学生心灵
——科学与技术教案
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
谭春映
五年级
信息传递的方法
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谭春映
教学内容:
《科学与技术》第九册,第四单元《信息传递》,第四课时《信息传递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传递信息的一些特殊方法,如表情、动作、密码等。
2、初步认识动物可以通过声音、气味、行为等方式传递信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游戏等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除了语言和文字外,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特殊约定的密码进行。
2、通过课前调查、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方法,初步掌握动物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初步认识摩尔斯密码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人与人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
教学难点:用密码传递信息。
教学准备:媒体、板书、笔、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来进行信
息传递,你们还记得有哪些方法吗?
板书:信息传递的方法
学生复习旧知识。
二、动物传递信息的方法
1、信息传递的方法可真多。
不仅人会传递信息,动物之间也有他们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
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请大家仔细看画面:有几种动物,它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传递信息的,传递的是什么信息,你能读懂吗?
(媒体:狼叫,公鸡叫,蜜蜂跳舞,孔雀开屏,蜻蜓低飞,蚂蚁触角相碰)
学生各抒己见。(狼嚎和同伴取得联系;公鸡打鸣在报晓;蜜蜂可以用跳舞告知密源的远近和方向;孔雀开屏求偶;蚂蚁可以用气味建立路标,用触角相碰告知同伴食物的地方;蜻蜓低飞
表示要下雨了)
2、动物可以通过声音、气味、行为等方式来传递信息,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把他们收集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其实这些就是动物的语言,如果我们能读懂它们的意思,那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很多动物在地震前会有异常的表现。
观看小资料:媒体(动物在地震前的异常表现)
汶川大地震的前两天,《华西都市报》报道,四川绵竹市出现大规模蟾蜍迁徙,数十万蟾蜍走上马路。而绵竹离汶川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在地震中心范围之内。
唐山大地震前也出现了动物大逃亡,比如,大白天,蝙蝠满天飞;老燕子像疯了一般,把小燕子从巢中抛出;穴居动物四处逃窜等等。
有谁知道,为什么地震前动物会有异常反应?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媒体)因为在地震前,地温和水温会有所上升,动物比较敏感,能察觉到这一变化;另一方面,磁场的变化打破了动物的活动规律,所以才会出现异常。
三、人与人的信息传递方法
过渡语: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还有很多是我们人类所不了解,因为我们还不能完全解读动物发送的信息,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会读懂更多的动物语言。
其实不仅动物有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人与人之间也有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
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知道谭老师是什么心情吗?
(紧张、激动、开心)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从表情、动作、眼神等地方看出)
教师小结: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的确,除了语言和文字,表情、体态、眼神、手势等也可以传递信息。
板书:表情、体态、眼神、手势
2、在
信息传递的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