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行为构成要素与被害预防
前言
犯罪行为是刑事案件构成要素的核心。 对其行为的构成要素进行全面地认识、 分析, 有
助于拓宽侦查思路, 避免被害人进行二次伤害。 不同刑事案件有不同犯罪形态。 从犯罪行为
的构成要素出发, 可以更好地发现有关犯罪的线索和收集有关犯罪证据, 甚至抓获犯罪嫌疑
人。本文的方向就是通过对犯罪行为构成要素的说明, 阐明其对于被害预防的重要性和方法
论。
1. 犯罪行为构成要素
犯罪行为是构成要素中最核心的内容。 犯罪行为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与案件有关的行
为。它是区分犯罪案件与非犯罪案件的基本要素, 也是确定立案侦查的事实依据, 没有确定
的犯罪行为就不能构成刑事案件。 每一起刑事案件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 主要包括犯罪时间、
犯罪空间、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犯罪工具、犯罪行为六个方面。尽管刑事案件各不相同,
但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过程的结构基本相同, 任何故意犯罪的刑事案件, 都是犯罪嫌疑人在
作案动机的推动下,为达到犯罪目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利用一定工具、手段,作用于
被侵害对象而形成。 这一过程包含了犯罪嫌疑人的相关犯罪行为。 不同的犯罪嫌疑人, 不同
的案件, 不同的时期等都会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导致存在多种相关的犯罪行为, 而这些相
关的犯罪行为所包含的诸多的犯罪信息,是侦查破案,分析案情的主要依据。
犯罪时间
犯罪学中的犯罪时间既是指从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角度来研究, 犯罪行为在不同的时
间有不同的分布表现, 并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特征。 只有掌握了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规律和特
点,才能从时间因素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行为的发生和被害预防。 具体的犯罪时间包括:
一,犯罪人具体发生犯罪行为的日期。二,犯罪人在实施完整犯罪过程的不同时态,即时间
的不同状态以及时长。
犯罪空间
犯罪空间是指犯罪行为发生的处所和范围。 狭义的可以理解为被害现场, 但是广义的就
包括很多,例如:犯罪准备场所、犯罪实施场所、犯罪转移场所等等。因为犯罪行为在不同
的地区有不同的分布表现, 并具有某种规律性。 这种规律性在大小不同的空间范围内都能表
现出来,对于做到被害预防和犯罪行为的侦查具有现实意义。
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即指犯罪人。 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
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 概念中包含三点内容:一,犯罪人是严重反社会行
为的实施者。二,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人既是具有的又是抽象的。 三, 犯罪学中的犯罪人研
究始终以犯罪的自然人为基本标本, 关于犯罪人的理论主要是关于犯罪自然人的理论。 从古
典犯罪学理论到自然犯罪学理论, 基本上都是从犯罪人主体的角度去分析犯罪行为的发生和
犯罪预防的方法研究。
犯罪对象
犯罪学中所讲的犯罪对象就是指被害人, 或受害人, 即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的
危机结果的担受者。其包括四层含义:一,被害人是遭受了一定的损失或损害者。二,被害
人是危害结果的直接或间接担受者。 三,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侵害对象或者犯罪行为所侵害
的社会关系的主体。 四, 被害人的外延应包括自然人、 法人以及一定条件下的国家与社会整
体本身、抽象制度,乃至于信念、信仰等。犯罪对象是被
论犯罪行为构成要素与被害预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