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被害性、犯罪动机与被害预防论被害性、,犯罪动机与被害预防张赛宜(广东警官学院治安系,广东广州510232)摘要:被害人的被害性是指在犯罪过程中与犯罪的发生有关的条件中属于被害人的各种条件的总括,被害人被害性成为犯罪人挑选被害人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被害性对犯罪动机的形成,发展,变化都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犯罪动机的发生,发展,变化,:被害人;被害性;犯罪动机;被害预防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9—3745(2011)02—0035—04在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被害人并非是被动的,无辜的,无足轻重的,反之"犯罪被害人是犯罪的发生及其控制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因素".?犯罪行为是犯罪人与被害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对犯罪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起很大的影响作用,它或作为根本性原因对犯罪动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或作为诱导性因素对犯罪动机起促进作用,或作为情景性因素对犯罪动机起条件作用,且在犯罪行为发生前,发生过程中,甚至发生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对犯罪动机的影响做深刻解析,,犯罪被害人及其被害性犯罪被害人是指遭受犯罪侵害的自然人,法人,社会团体,国家和整个社会等有形体,以及信仰,法律制度等无形体的总称,其中,就自然人而言,除直接被害人外,被害人的直系亲戚或者受抚养人,以及那些因协助被害人解脱痛苦或预防被害而身心俱疲之人都可视为被害人,,机会性被害人是指并非因为自己的性格,素质或行为的某些特点或者倾向而受害,而纯粹是因为某种偶然的,,被害人主要包括:1)遭受犯罪侵害的自然人;2)犯罪危害结果的直接承受者,如被谋杀者,除了被剥夺了生命权之外,其家属也间接遭受经济,心理等损伤,此处仅指被杀害人本人;直接被害自然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被害人,他们区别于其他被害人,如: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等,,被害人存在着很多被害的特性,对犯罪动机的形成具有诱发,激活,,被害人学的创始人门德尔松最早提出,被害性是指"遭受某些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某些损害的所有各类被害人的共同特征"._l日本犯罪学家宫泽浩一也认为,被害性是指在犯罪过程中与犯罪的发生有关的各种条件中属于被害人的各种条件的总括.【,被害性是被害人自身存在的有意或无意的易遭被害的主,客观方面的致害因素所构成的特性,换言之,被害人存在着易被伤害的一种特性外,还收稿日期:2011—02—18作者简介:张赛宜(1968,),女,广东汕头人,广东警官学院治安系讲师,,受容性,,被害性的涵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被害人个体的生物,心理,社会学的特性,:,虽然被害性的存在与犯罪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遭遇加害人,:女性夜问单独行走在偏僻路上,,被害性对加害人的犯罪心理有重大影响,被害性是加害人选择作案对象的心理基础,l5在作案前,:老年男性选择幼女作为性侵害对象,,被害性的表现是多种多样但是又是有规律的,因此,,减少被害人的被害性,,被害性对犯罪动机的影响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动机冲突和动机斗争的结果;另一方面,犯罪动机形成后,,从其心理方面来看,就是由于存在着犯罪动机的缘故,,被害性对犯罪动机的形成,,德国杰出的犯罪学家汉斯?冯?亨蒂在被害人学的开山之作:"论犯罪人与被害人的相互关系"中认为,在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被害人在犯罪的发生与预防过程中不再只是一个
论被害性、犯罪动机与被害预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