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30701传承文化诵读经典培训小结.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承文化诵读经典
——参加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心得
2013年7月1日至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主办,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协办的培训。来自溧水、雨花、秦淮四地的教师挤满了报告厅参加了本次活动。在培训中,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董蓓、张博、李彤、老师先后主讲了朗诵的技巧、发声基础、书法等内容。三位老师丰厚的学养、扎实的功底、互动的组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董蓓老师的诵读培训课,有时如雷霆疾响,万籁争吹,有时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再加上她富有表情的表演,真可谓是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在场的老师完全陶醉在朗诵的艺术芳香之中了,让我们感受到美女的美,不仅是那气质,那深情的、富有感染力的朗诵更是让我深深的折服。董老师不是凭借文字来摹写某种意象,而是凭着高超的朗读艺术来表达。用心体会,用心去读,身临其境,有感而发,但这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尝试。
张博老师带领我们进行发音练习、基础读音、气息训练、诵读练习。特别是气息的训练,形式丰富,在互动中,让我们每位学员都得以感受,从经典古诗词读到经典古诗文再读到现代诗经典作品最后读到近现代经典散文作品,培训中他有时请学员读,有时通过自己的范读《江城子》《岳阳楼记》《背影》等让我们进行感受,掌握诵读技巧。
李彤老师是位博士,很谦和、很有长者的风范。李彤教授在书法讲座中根据我们在书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笔画的做作,容易反复描写,一个字写很长时间等问题,反复强调了如何运笔,示范了运笔的操作,我发现我们以前自己在书写上的很多不经意的错误到了这里得到思想上的纠正。他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书法流派: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欣赏了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及赵、颜、柳、欧四大家。分享了他书法技能的习得: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心手相应、得心应手。大量的书法创造,着实让人赏心悦目。在互动过程中李老师鼓励我们学好书法并不难,现在练也来的及。
通过这次培训,首先,我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儒家思想自战国时代起便影响规范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已深深植入中国人的心灵之中,仁、义、礼、智、信,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深厚的要素支撑着中华文明的代代延续,像丝雨一样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时刻指导着我们的言行与思想。经典诵读教育是在诵读中引领学生走进中华文明的宝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为未来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基础。在学习中华经典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增进对于生命内涵的领悟达到与自然的进一步和谐共存。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朗诵是一门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让我感受到诵读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生命的内部协调,而且可以实现灵与肉的和谐发展,提升个体生命的精神境界,加快精神品质的传播与辐射,推动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其次认识到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

20130701传承文化诵读经典培训小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pod0a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