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蒙古奶茶介绍.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蒙古奶茶
【摘要】:蒙古族饮茶在饮食文化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与蒙古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牧民吃肉食比较多,吃蔬菜比较少。饮茶不仅可以助消化,还能补充少吃蔬菜所缺乏的营养。蒙古牧区主要饮奶茶,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在蒙古族日常生活中,有“宁可三日无依,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可见,奶茶的确是蒙古族一年四车的生活必需品。数百年来,嗜好饮茶这一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本文将介绍蒙古奶茶的历史发展以及制作方法等。
【关键字】:蒙古,奶茶,砖茶,
蒙古族饮茶的起源
蒙古族饮茶由来已久。蒙古族饮茶之习究竞起于何时,确切时间现在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这一习俗的形成是在佛教传入蒙古之后的事情。据唐《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年间,佛教很盛行。学佛参禅要求晚间不眠,由于茶叶具有兴奋神经之作用,因此,佛门弟子都相继煮浓茶驱睡,“破眠见茶效。”从此,寺院庙宇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到了元代,干脆寺院就经营起了茶叶生意,交易在茶馆说合成交。十六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佛教由西藏经青海传入蒙古,黄教无孔不入地渗入蒙古族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使得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一一打土了喇嘛教的烙印,首先是喇嘛和蒙古上层人物开始喝茶,在一些著名佛教圣地,饮茶之风日盛比如五台山,“蒙古王公常遣其属来熟茶。”久而久之,蒙古人自土而下效仿,逐渐养成饮茶的习惯,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砖茶迅速得宠于蒙古族牲民,“食物以乳茶,羊肉及高粱泰杂粮为主,而乳茶尤为常嗜之品。”
茶叶贸易
清代蒙古地区茶叶的买卖,主要由茶庄和旅蒙商进行。一种是以货物换货,以畜产品或牲畜换取茶叶,各地区差价比较大。清代的归化城,1只绵羊可换三九砖茶7块,好绵羊可达12块,3斤羊肉换1块三九砖茶,,12斤半绵羊毛换三九砖茶1块,1匹马可换三九砖茶46块,好马可达86块。在乌里雅苏台地区,1只绵羊两块三九砖茶,15斤绵羊肉换三九砖茶1块,2张绵羊皮换三九砖茶1块,7斤绵羊毛换三九砖茶1块,1匹马换三九砖茶14块4。在科布多地区,1只约重40斤的绵羊换三九砖茶两块,20斤绵幸肉换三九砖茶1块,羊皮3张换三九砖茶全块,8一9斤绵羊毛换1块三九砖茶,,匹马换三九砖茶14块。而且交换价值随着市场价格上下变动,交换比例也会有很大变动。”
三、奶茶的制作及食用
奶茶是蒙古人最喜欢喝的一种茶。奶茶的制作是很讲究的。它是一种茶和奶的复制品,各地制作奶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熬好砖茶,熬好奶,炒好炒米,兑在一起;有的是熬好砖茶,滤去茶叶,加入牛奶(或马、羊、驼奶)、再仔细搅拌煮开。一般在饮前都采用铜壶或铝壶加以煎煮,然后兑入仍子使之呈浅咖啡色为适度。牲民饮茶多喜欢将茶壶放在火炉上,边煮边喝,也就是热喝。有些地区蒙古族饮茶除加奶外,还加些食盐,其味香浮浓郁,别有风味,既增加奶茶香气,又补充了人休衬钠的需要。他们在喝茶时,都要泡入红糖、炒米、点心或奶皮子、奶豆腐、黄油等食品,饮来可口和胃,消署解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草原上的男女老幼都喜欢喝茶。独特的草原环境造就了独特的饮食习惯,好客的蒙古族对于每一位刚走进萦古包的客人总要敬鲜奶茶;在春节期间,都要赠送拜年者一小包砖茶,用意是带珍品回家,以示茶叶之珍贵。
茶具
蒙古族收人所创造的茶文化不仅休现在奶茶的制作上,而且体现在其独特的茶具上,其中主要有:(1)挽茶臼及

蒙古奶茶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