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始社会音乐
1、“葛天氏之乐” :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 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
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3、《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4、《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5、河姆渡骨哨: 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 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
管,开两或三孔。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音乐
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 5 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 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 铭文分别是 “永启”,“夭
余”,“永余”。
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 大司乐 :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它的目的是为了
配合礼乐制度, 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
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三分损益法) :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每隔八
位生一律。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 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其
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
6、 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 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
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在形式上,它是用一种叫做“相”的打击乐器打着
节奏而同时歌唱的一种诗篇。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音乐
1、百戏: 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 它包括角觝、 杂戏、 魔术、
歌舞等形式。常有歌手、鼓、钟、罄等为之伴奏。
2、李延年 :是汉代协律都尉, 他善于歌唱和创作, 很受汉武帝的赏识, 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的 “新
声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
3、京房六十律:西汉乐律学家京房创制了“六十律”理论,此理论是在用三分损益法产生了十二律
之后,继续往下相生直至六十律。京房想通过六十律来解决十二律旋宫音律均等问题。
4、声曲折:是汉代歌诗演唱时对曲调的一种记录方法,目前不能确知其具体形态。
5、《摩诃兜勒》: 张骞出使西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进二十八解,对后世军乐有很大
影响。该曲或同西夏王朝 《也葛倘兀》 曲(“大夏”)一脉相承, 其工尺谱在明清宫廷中可能依然流传。
6. 乐府 :汉族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
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 112 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
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7. 广陵散 :又名《 广陵止息 》。它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首大
音乐史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