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王丹王俊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弗洛伊德在其临近晚年时,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这一理论是弗洛
伊德学说的核心,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精祌分析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木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三者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的心理。
关键词:木我自我超我
一、 木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木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组成。
木我。木我又称伊底,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木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木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木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木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木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木我服务。
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朿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木我一样是非现实的, 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木我。
在一般情况下,“木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失调就是人的一切行为失常的根源。
二、 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角色,同时要受三个主人的支使,也受着三种不同危险的威胁。这三个主人分别是外在世界、超我和木我,三种危险便分别来自外界、来自本我和来自超我的严
W性。一旦自我难以平衡来自三方的危险, 人本身就会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就会产生焦虑。
焦虑。根据焦虑的可能来源,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冇三种:真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三种焦虑的根源分别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
真实性焦虑是对外界危险的知觉反应,往往和逃避反射相结合,是人的自我保护本能的一种表现,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十分自然而合理的事情。
神经性焦虑是由本我的冲动受到压抑而产生的,属于现象普遍而原因不明的焦虑。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期待的恐怖或焦虑性期望;第二类是附着某物的焦虑;第三类是莫名其妙的焦虑。
第一类病人常常以为灾难将至,把每一个偶然之事或不定之事都看成不祥之兆; 第二类焦虑与第一类正好相反,它常常附着在一些特定的对象和情境之上,第三类焦虑通常无缘无故地到来,有许多未解之谜。
道德性焦虑是指个体因害怕自己的行为违反道德标准而预先在心理上存有的恐惧情绪,根源于超我系统中的“良心”。当自己的行为或思想不符合自我理想的标准时,就要受到良心的谴责,由此产生罪恶感和羞耻感的体验。
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可以防御的,自我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对付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的危险。在正常情况下,自我以合理方式未能消除焦虑时,就必须以非理性的方法来达到这一0的,这种非理性的方法就是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御机制有以下几种:
(1)压抑机制。这是自我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一种,就是从清醒的意识中把-切引起焦虑的欲望、冲动排挤到潜意识中去,使个人意识不到它们。(2)投射作用。这是把自己真实存在的但若承

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