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实施前后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变化研究.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实施前后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王晓燕1,张长春2,魏加华3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37;2. 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北京 100053;
3. 清华大学水利系,北京 100084
摘要:全流域水量统一调度是缓解黄河断流,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水量调度效果如何,河口生态环境变化状况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文章提出了评价水量调度效果的河口生态环境对比指标,并尝试运用遥感技术、水文数据和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水量调度前后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后,河口三角洲最小河道生态基流在非汛期基本得到满足,断流现象不再发生,径流入海率和输沙入海量有所增加,淡水湿地面积逐渐增多,物种多样性明显得到改善。这反映出黄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后,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正逐步恢复。
关键词:水量调度;生态环境;遥感;黄河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5-1046-06
黄河对河口生态环境作用明显,黄河水能否满足河口生态基本用水需要,是实现河口生态稳定的基础条件。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河口地区的水量逐年减少:1986—2001年间,距入海口100多km的利津水文站年实测径流量仅120亿m3,只有多年均值的36%,其中1997年利津实测径流量只有18亿m3,而且断流时间越来越长。黄河尾闾来水的减少,造成了三角洲大片淡水湿地长期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致使河口天然淡水湿地萎缩速度加快,典型生境遭到破坏,植被退化或演替中断,大量珍稀保护动物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临重大威胁。为缓解黄河断流,维护三角洲生态环境,1999年3月起,黄河流域正式实施水量统一调度。
水量调度实施效果如何,河口生态环境状况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因此,建立河口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对河口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很有必要[1-2],立河口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研究正成为研究热点,如孙涛等[2]提出了河口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和河口生态系统恢复评价指标;Ferreira[3]考虑系统抗干扰能力、水质、沉积特性和营养动力学等方面建立了河口质量综合评价方法;Roy 等[4]通过比较河口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对河口健康指标,如溶解氧、物种丰度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 认为河口管理应当综合考虑人类活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与水量有关的指标: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断流时间率、径流入海量占年均河道径流量的比例、水质、湿地类型及其面积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并比较分析了流域水量调度前后河口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
1 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
水量调度一方面要促进流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解决黄河断流以及断流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水量统一调度后河口生态需水量是否得到满足是关系河口生态环境能否改善的很重要的方面。河道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内涵及计算方法等是研究的热点,目前有大量的研究成果[5-8],在此不再详述。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指河道径流量满足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的程度,本文对黄河下游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按文献[9-12]的计算成果考虑,利津断面生态基流量大致在100 m3/s左右,可按100 m3/s统计分析利津断面水量统一调度前后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
表1为利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实施前后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08566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