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这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尤其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深深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回忆的时候。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的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吧
吆喝
萧乾
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毕业于燕京大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者。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主要著译作有《梦之谷》、《人生百味》、《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
一、检查预习
1、注音
喧嚣xiāo 招徕lái 铁铉xuàn
隔阂hé 饽饽bō bo 支棱zhī leng
小钹bó 雪花酪lào 秫秸秆shú jiē
山楂zhā 荸荠bí qí 合辙压韵zhé
2、释义: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招徕:招揽
隔阂:多指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文中指由于语言不通而彼此有距离
夜宵:夜里吃的酒席、点心等
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支棱:竖立、翘起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
夸张地宣扬。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二、整体感知:
1 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1部分(1-3),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
发出的种种音响。
第1层(4~9),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
第2部分(4-10),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
第2层(10),写一年四季的吆喝声。
第3部分(11-14),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
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2、文章中心:
明确:文章介绍了北京各种经营品种的吆喝声,以及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音韵节奏等。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对吆喝声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三、问题分析:
1、文章第1部分并没有直接写北京街头的叫卖,这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品先将旧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为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分作两种:“器乐”和“声乐”,然后重点写“声乐”——各种小贩那醉人的叫卖。正是叫卖者的种种特点,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介绍的各种吆喝声。
2、作者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
明确:各种吆喝很多,作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介绍,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卖者,读者自然能够体味到此起彼伏的
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