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摘要:。语言的学习、思想的传达、文化的继承、文明的创造,都要通过阅读来实现。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广泛阅读功不可没,而阅读须用功,涵咏兴味长;课堂内外须博览群书。
关键词:阅读教学重要性培养能力
一、阅读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的第18条“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事实上,许多学生因某学科而产生了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又因广泛的课外阅读增强了课内的学习动力,形成了良性循环,互为增益。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文学类图书为学生展示的是一个比课本、比现实更为广博的绚丽世界。浸淫其中,学生能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从而喜欢上并热爱语文,兴趣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阅读与兴趣的紧密关联,显现出了阅读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二、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阅读是一种基本能力,“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书中尤其强调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个看法超出了常规,人们通常认为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应利用课外时间多补习书本知识,连书本知识都掌握不好的人,怎能阅读课外书籍呢?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书中,以一个照相的生动比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这样的观点论述表现了作者思考的深入,也为教师在后进生转化的工作上提供了有益可行的解决方案。
阅读应当是流畅的、有理解地阅读。许多学生尽管阅读量很大,但却不懂得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因此,只要学会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阅读,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可以借助阅读发展智力,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培养完善的思维逻辑性。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他们的阅读面,我让他们广泛地接触、感受更多更优美的汉语言,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课余和节假日阅读课外书刊,并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向全班推荐两篇从报刊中摘抄来的优美文章。
三、阅读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书中同样提及了阅读在德育、智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方面的重要意义。阅读可以创造出一个异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多涉猎各类书籍。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不同范畴的书,能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成长中的青少年可以通过阅读去了解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历史;可以去欣赏自然,感受艺术;可以充实心灵,认知人生。作为教师,应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寻到那一本属于他们
“自己的”书,让这本书成为他们自我教育的开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训练中的读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积累词汇,二是学会表达。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词汇上。因为语言永远是表达的载体。叶圣陶先生在《语言和语言教育》这篇论著中指出:思想的活动必须依傍语言,思想的定型必得拿出语言,思想的交流必然依靠语言。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