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家祠与宗祠的区别.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家庭祭祖与宗祠祭祖的区别祠堂祭祀的历史,据说自从有“礼”说就出现了,到当今时代,人们看到的有无外乎两类:家庭祭祖(做羹饭)和宗祠祭祖。过去家家有家祠,家祠是家人祭祀近代祖先的场所,一般在厅堂里或家中制有神龛的地方,供奉有曾祖以下的祖宗牌位,一般是不出五服即五代以内的祖先,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亲尽。五服以外的先祖、始祖是享受不到家祭的香火的。家祠是做小羹饭的地方。宗祠是族人祭祀祖先、先祖、始祖的地方。即五代以上及五代以内的全部祖先、先祖、始祖。祠堂祭祖是全族人的重要祭祀活动。是族人追思先祖丰功伟绩,宣传继承本族优良文化传统,企求子孙发达、厚德泽福、光宗耀祖、凝聚宗族的地方。宗祠是做大羹饭的场所。那么,“家祠”“宗祠”的出现和区别是什么呢?从历史上看,早在周朝,我国的宗族制度就已经很完善,按照那时的祭祀规定,只有士(官员)以上的人才能建庙祭祖,庶人(百姓)是没有这个权利的。能建庙祭祖的这些特权阶级,也根据他们的身份划分成五个等级:周代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分别对应不同的祭祖礼制。这一时期被称为宗庙制。隋唐时期,官员祭祖的家庙祭祀制度盛行,官员按照官职大小划分祭祀享用的级别,从国家礼仪的高度对此作了规定:“凡文武官二品以上,祠四庙;五品以上,祠三庙;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祭祖祢于寝(家里)”。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下层官员和庶人祭祖只能在“寝”,也就是生活的房子里进行,而无权建庙祭祖,依然充斥着严重的等级制度。宋代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彻底确立,官员家庙祭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以祠堂、族长为核心的祭祖新形式——祠堂祭祀制度开始兴起,庶人阶层由此有了建祠祭祖的权利。这样看来,祠堂的祖宗是“家祠”,“家祠”的历史需要早于“宗祠”。宗

家祠与宗祠的区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702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