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公众的含义与特征
一、公众的含义(P39)
公众指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称。
东航飞行员罢飞事件
请分析此案例中东航面对的公众有哪些?
二、公众的构成
企业要面对的公众主要有:
1、消费者
2、员工
3、供应者
4、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5、政府和有关综合部门
6、竞争者
7、社区
8、大众传播媒体
9、股东
三、公众的特征
1、相关性
2、共同性(同质性)
3、群体性
4、复杂性
第二节公众的分类
一、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分
首要公众
次要公众
二、根据组织对公众的态度分
受欢迎的公众
被追求的公众
不受欢迎的公众
三、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
顺意公众
逆意公众
边缘公众
四、根据组织的内外对象分
内部公众
外部公众
五、根据公众的发展阶段
非公众
潜在公众
知晓公众
行动公众
第三节公众心理分析
“公共关系是一门争取人心的艺术。”
一、公众心理的主要构成部分
1、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整体事物或各个部分要人脑中的反映。
(1)社会知觉的内容
A、对人的知觉; B、人际关系知觉;
C、自我知觉; D、角色知觉。
(2)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A、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兴趣和爱好;需要;知识和经验;个性特征。
B、知觉对象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运动状态、新颖性、重复次数、背景等,都会影响知觉结果。
C、知觉的情境因素
如适应现象、对比现象等。
(3)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A、第一印象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2、价值观
价值观指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重要性的判断。
价值观的分类:
理性价值观,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
唯美的价值观,以形式、和谐为中心;
政治性价值观,以权力地位为中心;
社会性价值观,以群体他人为中心;
经济价值观,以经济实惠为中心;
宗教价值观,以信仰教义为中心。
3、态度
态度指一个人对某一客观现象的认识、评价及其倾向性。
态度的改变:一致性改变;非一致性改变。
公关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影响公众的态度,引导公众的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转化。
(公共关系的客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