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
神内2
引言
脑深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eral venous thrombosis or venoussinus thrombosis,CV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发生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现就其早期诊断及治疗现状作一简介。
早期诊断技术
CVT的临床表现复杂,可酷似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脑肿瘤、脑脓肿、脑炎、代谢,陛脑病及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等。由于CV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难以确诊,近年发展的多种辅助诊断技术对临床上早期诊断CVT有较大的帮助。
早期诊断技术
头颅CT
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超声检查
头颅CT
CVT的头颅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主要表现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两部分:直接征象是指能直接反映静脉窦内血栓的征象,包括束带征、高密度三角征、Delta征、空三角征,虽然直接征象特异性高,但阳性率低。间接征象包括脑室变小、大脑镰和小脑幕的异常强化、脑穿通静脉扩张、不强化的脑白质低密度、静脉性脑梗死等。但也有约25%的病例CT扫描正常。
MRI+MRA
对CT正常的可疑病例应及时行磁共振成像(magnehc resonance image,MRl)及磁共振血管造影(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
MRI+MRA
CVT的MRI征象依其病程不同而不同。1997年Lafitte等根据发病时间及血栓信号的变化将静脉窦血栓分为以下4期:
急性期(发病后1-3日)
亚急性期(发病后3—15曰)
慢性期(发病15日以后)
晚期
急性期(发病后1-3日)
静脉窦内的流空效应消失,由于血栓的细胞内含有脱氧血红蛋白,T1加权相呈现等信号,T2加权相呈现低信号;
亚急性期(发病后3—15曰)
静脉内正铁血红蛋白形成并随红细胞溶解而游离,T1、T2加权相均呈现高信号;
慢性期(发病15日以后)
表现为血栓信号普遍下降及有均匀性的增强;
脑深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