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组蔡淑敏
【教学目标】
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
2、理解泪珠与珍珠的关系
3、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爱和感恩
【教学重点】
1、理解泪珠和珍珠的关系
2、感受泪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泪珠与珍珠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颤抖( )分泌( )虔诚( )罪孽( )颔首( )祈祷( )
真挚( )自诩( )芸芸( )
二、导语设计:
流泪,在生活中,常常被看作是懦弱无能的表现。但是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也有的人说,读懂了泪水,才能读懂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台湾作家琦君为我们讲述的关于泪水的经典:《泪珠与珍珠》。
三、作者简介:
出示投影:
琦君,原名潘希真,“台湾文坛闪亮的星星”,是一位在许多方面与冰心相似的女作家,与林海音合称“台湾当代女作家双璧”。她的作品多写青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善于用极为清新安静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波涛汹涌,阐释很深的人生哲学。文章语言清丽优美,情感表达细腻真率,被人称为“在不大的题材领域开掘出了一口深井”。她的作品被从十七岁到七十岁的读者同样喜爱着。她用手中的笔与变易不居的时光抗衡,为流金岁月定格。
四、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要弄清楚泪珠和珍珠的关系,我们先要完成第一个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先一起来看看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泪珠”?
2、是什么把这些泪珠串连起来的呢?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教师: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3、教师:齐读出现这句话的三段。思考:这样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用在开头、中间、结尾,具有引领、贯穿全文的作用,使得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②内容上:是作者所要着重说明的人生感悟,是全文的主旨,反复出现就起到了强化主题的作用。
五、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课文中写了这么多的泪珠,有没有写到珍珠呢?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泪珠与珍珠的关系。
(学生读书找答案,教师点拨明确)
珍珠,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
在奋斗历程中落下的艰辛之泪就像珍珠。相似点是:生命都因饱经痛苦地煎熬而显出了珍贵的一面。
教师:是不是只有牡蛎的泪珠是珍珠呢?我们一起看看文章中的其他泪珠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思考、讨论:
这些充满爱与感恩的泪珠都是人性中真善美的表现形式。当人性中的真善美被融入到泪珠中时,此时的泪珠与珍珠又有什么区别呢?因而,泪珠与珍珠的关系是:
当泪珠浸透着人间的真,善,美时,它就是珍珠。(多媒体展示)
教师:琦君这位饱经人世沧桑的智慧老人,在回首走过的人生路时,慢慢弯腰捡起很多人熟视无睹的“泪珠”,以一颗温存的心,一支细腻柔婉的笔,向我们慢慢倾吐着自己的人生感悟:当泪珠浸透着人间的真,善,美时,它就是珍珠。
六、联系生活独抒己见(多媒体播放图片)
哪张照片你能读懂他泪水中的情感?
哪张照片唤醒了你记忆中尘封的往事?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经历,以“泪珠”为话题,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七、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倾听台湾作家琦君给我们讲述的有关泪水的故事,讲述她从读书时的少女,到具有慈悲情怀和感恩之心的长者的
泪珠与珍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