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我国在海洋空间上存在着巨大的利益。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广袤的“海洋国土”,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6900多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并对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首先,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所辖海域海洋生物物种繁多,仅鱼类就有3000多种。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南海我国传统海疆范围内已探明的石油储量高达420亿吨。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海洋产业为主体的海洋经济,可形成包括海岸带经济区、大陆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国际海底采矿区为一体的海洋经济区,并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次,海洋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命脉。我国有30多条远洋运输航线通达15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和石油进口的90%依赖海上运输。从中东由红海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经印度洋然后通过马六甲海峡到南中国海,是中国能源输入的主要通道。海洋航道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但是如今我国的海洋权益受侵害严重,近些年来周边各国开始大肆的侵占我国岛礁,侵犯我国的领海主权。
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2009年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对我国权益的损害达到了新的高度。其中,菲律宾和越南成为挑战我国海洋权益的“急先锋”。 2009年,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单方面将我国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中业岛等部分岛礁划入菲领土。2012年4月10日的“黄岩岛事件”是该矛盾的集
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