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与人的相处之道.ppt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容易相处的,也有难以相处的。难以相处人类型有多种,如攻击型的、抱怨型的、狂妄型的、否定论者型的、优柔寡断型的、深藏不露型的等等。与这些类型的人交往时,使用一般交往手段和技巧很难奏效,因此,必须研究各种难以相处者的心态和特点,对之施以不同的策略和技巧。
一、如何与难以相处的人交往?
(一)与攻击型的人交往的艺术
攻击型的人往往火药味极浓,动辄以责骂,恫吓等方式侮辱和攻击别人。对付攻击型人物的总的原则是要勇敢地面对他们,但要避免与之正面冲突,主要方法有:
1、避实击虚。
当攻击型人物发起攻击后,被攻击者不妨避其锋芒,并选择其薄弱环节予以反击,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从侧面打击了攻击者的气焰。   
2、装聋作哑。
遭到攻击型人的攻击后,受攻击者可取佯装不知,视而不见的策略,置攻击型人物及其攻击行为于不顾,这既是退让,更是对攻击型人物的蔑视。攻击型人物在其攻击行为没有引起回应后,其攻击欲望会自然减弱。
3、旧情感化。
遭受攻击型人物攻击后,被攻击者可援引过去对攻击型人物的友情厚待,提醒攻击型人物不应以怨报德,从而打消其攻击意图。
4、拔高威慑法。
攻击行为发生后,被攻击者可夸大自己对攻击型人物的实力,借以对攻击型人物的现行行为构成威胁和压力,从而使其放弃攻击行为。
(二)与抱怨型人物相处的艺术
抱怨型人物对生活或他人心存不满,总是不停地抱怨交往对象或他人。抱怨型人物抱怨的目的或是借以炫耀自己高人一筹,或是借机发泄自己在生活面前无能为力的情绪,或是借以摆脱责任。
抱怨型人物对于别人如何行事有强烈的意识,但他们从来不打算为解决他们所抱怨的问题干点实事,他们的抱怨只能使他人作出安抚或辩解式的答复,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对于抱怨型人物总的思路是设法打破其自我确认的不良循环,消极被动―――指责他人―――无所作为。努力使他们对自己的抱怨采取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1、以事实说话。
当抱怨型人物对你抱怨某种问题后,不要与之争辩,更不要陷入指责――辩解与反指责的恶性循环,有效的方法是陈述事实而不加评论和道歉,让事实来说话。   
2、探讨问题。
抱怨型人物在抱怨时一般都纠缠于问题的历史,推卸责任。被抱怨者应帮助抱怨者转换思路,把眼光转移到未来,即探讨采取什么措施能解决问题。这样做既摆脱抱怨型人物毫无意义的抱怨行为,又能调动抱怨型人物的积极情绪,促使问题真正朝着有利于解决的方向发展。
3、角色转换。
如果解释、讨论后仍不能消除抱怨者的对立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角色转换法,让抱怨者从评论者的角度转换到被评论者的位置上来,亲自体验一下生活,抱怨者的偏激情绪则会不攻自破。
(三)与狂妄者交往的艺术
狂妄者一般自命不凡,目空一切,过高评价自己,而过低评估别人,动辄攻击抵毁他人,对他人超过自己的行为更是不能容忍。与狂妄者交往的主要方法有:
1、请教式。
请教式是交往者实力不及狂妄者时所采取的一种交往策略。这种交往方式能使狂妄者异常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交往者也能由此避免遭受狂妄者的攻击和伤害。    2、探讨式。
当交往者与狂妄者实力相当时,交往者可采取探讨式与之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交往者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与狂妄者正面发生冲突,应利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说服对方。 3、震慑式。
当交往者在实力方面超过狂妄者时,交往者可采取震慑式主动出击,给狂妄者以强大的心理刺激,迫使其收敛自己的行为,并最终能以正常的心态与人交往。
常言道,不打不相识,不打不成交。震慑式如运用恰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697 KB
  • 时间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