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娼高危人群干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降低暗娼人员艾滋病性病感染风险,推动性-艾预防控制工作可持续性发展,为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提供实践证据。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辖区内低层次暗娼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综合干预,并评价其效果。结果:干预前共调查234例FSWs, 发现梅毒感染者33例(%);干预结束后调查FSWs 220例,未发现HIV新感染者,梅毒感染者15例(%),梅毒感染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提高(P<);%,%,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提高(P<);干预后每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比例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在FSWs中开展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降低性病艾滋病感染风险。
【关键词】艾滋病; 暗娼; 干预; 高危行为
艾滋病隐蔽性强,传播途径多样,病死率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新型传染性疾病[1]。暗娼(FSW)本身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也是艾滋病向一般人传播的中介和
“桥梁”,对家庭和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对暗娼开展艾滋病现场综合干预意义重大。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中心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低层次暗娼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综合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
1对象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社区老城区选择路边店、洗头房、街头、休闲按摩中心、洗脚屋、公共浴池、小旅社、出租屋、公园、广场等为目标场所,共收集暗娼234人。研究对象需满足以下3条:(1)自我承认或报告最近一年内有一次以上商业性行为;(2)年龄16岁以上;(3)愿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方便调查的方法,社区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同时,通过与暗娼或知情人沟通交流,确定其愿意参加本项研究,并对其干预前后效果进行评价比较。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2-4],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工作人员与FSW进行一对一面访。内容包括:FSW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户籍地、居住场所、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症状、有无子女等)、性病艾滋病知识8项、高危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就医选择和趋向等。
实施现场干预,依据综合干预方案进行。包括干预的内容是发放安全套、教授和演示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发放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册(《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性病艾滋病防治手册》等);利用图片、宣传栏、视频播放等手段广泛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进行性病健康教育干预;发放疾控中心的免费咨询检测卡;每年为辖区内从业人员提供一次免费检测艾滋病及性病的机会;规范性病诊疗和转介服务等。
=[正确回答题数之和/(总题数×总人数)]×1
暗娼高危人群干预效果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