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现象学之研究.ppt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现象学之研究
以及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启示
前言
中国道家经典《庄子·秋水篇》中有一则经典对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之知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我们到底能不能如实掌握认知的对象或客体?”
“主体与主体或主体与客体之间,究竟可不可能互相交流沟通”,现象学即为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并建立哲学体系与方法的例子。
现象学 phenomenology
今日现象学之定义或内涵的确立,在于胡赛尔纯粹现象学体系之建立。
现象学是一门对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而“现象”一词所指是“对我们感官所显现的东西”或“我们所能意识到的东西”。
现象学并非局限于对现象的了解,而是通过对“现象”的研究,进而把握住现象背后的“本质”,所以现象学又称为“本质哲学”。
现象学的内涵
每个人都有“意识”,“意识”会发生作用,包括意义的给予及意义的充实两个部分,因此两者是同时交互作用的。就现象学而言,唯有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与描述才可能了解“意识”,因此现象学方法重视个人对自己心理状态之原始资料的掌握。
意识必有其所思维的对象,亦必有所指,这便是意识的“意向”性。
现象学的方法
本质直观:认识主体与被认识客体间的直接相遇。在此相遇过程中,认识主体在排除各种内外于身心的感觉、体验后,被认识客体方能向认识主体之“纯粹意识”揭露其“本质”。
悬置:现象学的“悬置”能使我们完全隔绝于任何关于时空事实性存在的判断,是“试图去怀疑”,并将所有关于自然经验的活动排除在外。即所谓的“置入括弧”,使所有的判断“失去作用”,让一切回归至事物先验纯粹的本质之上,是将呈现于感官经验者放入括弧之中、存而不论。
现象学研究特色
1 不预设立场
将一切感觉经验的判断暂时放入括弧之中、存而不论。
2 意向性
现象学研究目的在澄清事实背后存在的意义,企图将内隐的意义彰显出来,并加以具体描述。
3 拒绝主客之分
现象学研究特色
4 开放性
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现象抱开放的态度,允许事物对我们呈现它们真正本质的特性。
5 立即性
研究者可以紧密地吸引参与者,使其能对所要探索的生活经验加以具体描述。
立即性的效用在于引发对方的兴趣与谈话动机,并借以建立信任与亲密感,使参与者在访谈的过程中自由表露情感、提供生活经验实例,并促成访谈中的合作关系。
现象学研究特色
6 同质性
现象的本质是从经验的描述中发现的,是个体或事件不变的结构,也因此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共同天性。
7 独特性
注重参与者个别独特的观点,而不在控制、推论或类化参与者的经验。
8 互为主体性
研究者不再是研究中主导的人物,而是关于参与者先前之个人经验与参与研究后之自我觉知经验的人。
现象学研究的实施
1 前置作业
了解现象学的哲学背景:研究者应将自己的预设立场放入括弧、存而不论。
设计问题:研究问题的焦点应集中在现象本质的探求与经验意义的显现,而非寻求具体的解答。
文献探讨:回顾相关文献,即研究综述
寻找参与者:
现象学研究的实施
2 资料搜集
现象学研究搜集资料可采用多种方法,以问卷或调查方式也可,但以访谈法、观察法、书面叙述等方法为主,尤以“深度访谈”最常用。
深度访谈:为一长期的、主题导向的访谈,其目的不在寻求某一问题的特定答案或对某一假设进行测试,而在于了解他人所经历、经验的内在意义。

教育现象学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1170929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