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艺术史
——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建设
前言
“本著作批判地分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城市的形成。”
“每一篇章从描述影响城市发展的那些最重要的过程和事件入手……不仅对使用问题,而且对作为反映重要社会政治思想的建筑风格,探索新艺术形象,建筑群,以及现代建筑与建筑古迹结合的可能性等给予极大的关注。”
“偏重于(阐明)国外城市建筑艺术发展的两个特别重要的时期,即20年代后半期和战后的城市建设,前者标志着刚萌芽的功能主义思想方法传播到城市建设中去,后者则标志着这个方法在重建时期的广泛应用。”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各资本主义城市和城市建设新趋势的产生
时代经济、社会背景
l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并在一战时成为组织资本经济的支配体系;
l 老工业中心集中在原料、燃料开采区或港口、商业城市附近,发展迅速且完全自发,形成大量贫民区;
l 住宅建设长期落后于城市人口增长,同时导致了运输危机;
本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城市的危机和城市建设活动
20世纪初的工业和城市的增长
l 影响工业/城市发展的因素:宗主国内部和殖民地销售市场的扩大;军备活动;
l 城市发展新趋势:整块的巨大城市时代结束,由用地分散、经济相连的城市组成的,更巨大的城市机体的时代开始;大城市郊区人口猛增,而金融中心常住人口则日益下降,呈无人化趋势;
住宅问题和城市建设立法
l 住宅问题的由来:土地私有制使资本家热衷于炒地皮更甚于建设住宅;仅靠私人企业家建设廉价工人住宅并不现实;
l 一般解决方式:通过给予优惠、降低造价等人为经济手段吸引业主;用社会事业代替私人事业兴建住宅;
l 法律介入:1909年,英国,城市建设法使市政当局得到了为改建和扩大城市而强制购买土地的权利,从而有了在全市用地上进行规划的可能性;
l 效果和批判:“多层兵营式住宅”的涌现和导致的反对推动了对整个居住街坊的修改,促进了对建筑密度、进深、朝向、通风的研究和规定,以及对“理想街坊”的整体设计(不同于过去由单体拼凑而成的破碎的综合体);
运输危机和用城市建设方式解决危机的尝试
l 运输危机产生:19世纪中叶,由于铁路进入大城市带来过境人流问题;20世纪初,汽车交通成为城市交通主流,与旧街道产生矛盾;
l 尝试:
奥斯曼的巴黎改建:被后世质疑的“外科手术式”城市改造——把交通线路作为重点,而非街区、居住区,由此片面的改造道路,而非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这种针对表面,拆改幅度粗野的城市整改思想被称为“奥斯曼主义”;
埃任?埃纳的第二次巴黎改建计划(未实施):调整“城市中心辐射核”尺度,认为过境交通不能通过“核”,并提出改善市中心与城市边缘区、郊区公路的联系;
田园城市和田园郊区
l 概念:
社会方面:“乌托邦式”社会,试图调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两个对立阶级的矛盾;经济
地理方面:联盟式“卫星城”居民点围绕地区性公共文化中心;
城市建设:城市被农田包围,单个田园城市直径≤ 2 km
l 实践:列契华斯城(1904,英国);维尔文城(英国);
——失败原因:难以经济自治;难以吸引人群;
※田园近郊:汉普斯特德城,与列契华斯为代表的田园城市的区别——“田园近郊”不是独立的城市,仅仅消费而不生产,它的存在依赖于附近大城市。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重建工作
l 战争: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形式
l 破坏:对城市的打击小于对人本身的打击,以及对世界政治活动格局的震荡
战争和人口迁徙、城市发展
l 城市人口:在战后普遍增长;
l 住宅危机:在人口增长和住房设施损毁双重压力下更加尖锐
英、法为消除住宅不足而奋斗的国家计划
l 住房危机:压倒了公共建筑、城市商业文化中心建设以及总的城市规划活动,但推动了“住宅标准化”。
区域规划的产生
l 产生原因:工业迅速发展,人口猛烈增长,工厂占用城市郊区,城市环境被无序破坏;
l 区域规划实例:英国当卡斯特地区规划,1922-1925,P·艾伯克隆比;
特点:将功能分区推广到整个地理区域,分为工业和中性地带;
将实用和美学、历史、地理等因素综合考虑;
奠定了区域规划的科学原理,把农村规划提高到了城市水平。
第二章 20与30年代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主要流派
时代经济、社会背景
l 新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l 大城市人口增加;
l 非参战国和殖民地建设活动高涨。
住宅建设和城市街坊进化
欧洲各国的住宅危机和新建设计划
l 国家和市政机关对住宅建设的主动性提高;
l 城市用地逐渐被“国家”掌握。
居住街坊规划与修建的进化
奥·列&瓦·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的试验
l 建筑师队伍的分化:
保守派——按照建设主的意图行事(追求利益最大化)任凭城市居住状况恶化;
新思想派——对现
城市建设艺术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