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亚太战场新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亚太战场新锐
前苏联解体后,曾经显赫一时的安东诺夫设计局正失去往日的辉煌。但其研发的经典系列运输机并未随着冷战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依然因为各种改进型成为世界军事舞台的闪耀红星。基于安-12运输机改造的中国——运-8系列多用途特种飞机,成为亚太军事斗争中不容忽视的新锐。最近,英者安德雷斯·拉普雷切特(Andreas Rupprecht)就讲述了这些数量有限但功能奇特的“中国安东诺夫”,以下内容均系拉普雷切特本人的见解,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上边的几句话又咬嘴又不大贴切,不能说中国继承了前苏联的军事遗产。所以删除、修改。)
运-8X
最近几年,拥有良好基础底蕴的运-8系列运输机成为中台的首选机型。早在1983年,北京就启动运-8系列特种飞机的改装工作,当时因为任务的不断延伸,解放军海航强烈寻求一种能够执行远距离对海侦察以及海难搜救任务的大型多用途飞机,经过反复认证研究,改装任务最终被秘密交给著名的陕西飞机制造公司(今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据后来披露的资料显示,该集团改造的第一代运-8特种机不像人们想象的主要用来执行反潜任务,因为该机完全没有任何武装。1984年,经改装的运-8X飞机问世,与其基准机相比,运-8X至少在外形上作出重大改变——尾部货舱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大型的密封舱及声呐浮标投放器和摄像机,后舱尾炮也被拆除,改为声呐员监控室。西方观察家还关注到运-8X机身底部安装了一个雷达天线罩。
上世纪80年代是公认的中美“蜜月期”,也正是得益于此,运-8X采用的传感器为加拿大利顿(Litton)公司生产的AN/APS-504(V)3搜索雷达,外加西欧公司提供的光学摄像头、红外摄像机、反潜探测器、声纳浮标与声纳接收系统、甚高频无线电信标、信标接收器、无线电通讯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以及欧米茄导航仪等先进传感器。值得一提的是,该机还具备电子对抗以及全角度预警能力。为此,陕飞在对该机改装过程中,特意在驾驶舱中为雷达监测员留出坐席。据悉,出于海上迫降的风险考虑,最早生产的运-8X甚至携带了可供五人机组使用的充气救生艇。
客观而言,在短短一年间,陕飞能拿出虽算不上强大但已“五脏俱全”的运-8X,在世界特种飞机改装史上也属罕见。经过数次评估测试,1985年,运-8X交付解放军海航,次年3-6月间首赴南中国海的西沙、南沙及中沙群岛执行空中侦察任务,。有报道称,运-8X此次南海航空侦察收获颇丰,特别是获取的南海岛屿的航拍照片为中国军队此后在该地区遂行军事任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日关系逐渐恶化,运-8X的身影也逐渐在东海上空频繁出现。与以往对南海实施战略性侦察不同,此时运-8X多以战术性侦察为主,任务包括对敌方可疑舰艇的跟踪观察及数据收集、临界条件下的间隙侦察甚至对日本、韩国展开抵近式侦察。
中国先后将四架运-8X交付部队,机号分别为9261、9271、9281以及9291。据最新照片显示,9271号机以及9291号机后来又进行升级——在机首下方加装船型感应天线,意味着这两架飞机已能执行对无线电信号情报(SIGINT)的搜集任务,而9281号机则返厂改装,成为下一代运-8J的样本母机。
运-8J
在运-8X之后,基于加强水面侦察能力的考虑,特别是早期空中预警的需要增加,中国又开始在运-8C运输机的基础上进行新一代改装工作,产品命名为“运-8J”。与母机相比,运-8J最显著的外观标志莫过于机首强化玻璃驾驶舱的前方,多出一个黑色的“大鼻子头”——雷达天线罩。运-8J还将机尾原有的货舱改装成可供机组成员、侦察技术人员等工作、休息的密封舱。不过与基准机相同的是,运-8J的动力推进系统没有变化,仍为位于株洲的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提供的涡桨-6发动机。
有意思的是,对于运-8J,西方军事情报界曾自摆乌龙,认为其最初的改装目的并非军用,而主要用作中国海警近海打击走私活动提供雷达支持,但后来事实证明运-8J虽也投入警用,但主要功能仍体现在军事侦察平台方面。2004年1月,华盛顿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理查德·D·费舍尔(中文名“费学礼”)向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提供一份名为《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引进影响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报告,提到1996年中国以民用名义规避欧盟军事禁运规定,从英国雷卡尔(Racal)电子公司购买了6-8套“空中霸王”(一译“搜水-2000”)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监测系统,合同价值6600万美元。1998年9月26日,首架改装
“空中霸王”的运-8J完成处女航,并于2000年首次出现在上海周边空域,因其特有的黑色“大鼻头”,立刻引来军事爱好者的围观。
“空中霸王”雷达系统工作在I波段(一说L波段)

亚太战场新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nnwldv33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