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薇薇:挣我们应该挣的
二手车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商品不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在里边从事的全部都是交易服务,我们在这个交易服务和产业链中提高了多少效率,为产业链省下多少钱,这就是我们应该挣的。
51汽车CEO汪薇薇如此形容初创时期的51汽车网:“刚开始我们出去做采集的员工回来都是哭着回来的。”在2003年到2004年这一期间,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出现了一个小热潮,各种形式的关于二手车的相关产业开始发展起来,而国内二手车信息市场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51汽车的创始人李海超选择了在这个时候进入二手车信息行业。
2005年9月,51汽车成立。在公司刚建立起来的时候,51汽车招聘了大量信息采集员去第一线跑市场,分散在全国各地采集经销商的二手车信息。他们把收集回来的信息免费发布在自己的网站和《51汽车》杂志上。
但是,那个时期,许多人觉得二手车交易挂上网这件事挺不靠谱,甚至觉得采集员是在“套”他们的信息回去建网站,所以,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市场人员热情叩门,却被拒之门外。
尽管这样,51汽车以刊登二手车信息来盈利的模式还是获得了海外资本的眷顾。
2006年3月,碟龙和德同资本向51汽车注入了第一轮风险投资540万美元,51汽车网成为一家外资背景的企业。这一年,在资本的推动下,51汽车网开始了快速的扩张,在扩张的高峰期,51汽车在全国拥有多达三十几个办事处,网络触须已经延伸到西部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
但现实和想象总会存在很大的差距,51汽车的一些超前市场理念,在多年前二手车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并没有被二手车经销商所认可。尽管投入了很多资金在各个城市驻扎办事处,却因为业务在当地的滞后而撤销。
在起步阶段没有收入的情况下,51汽车只能缩减成本,将全国几十个办事处减少至仅剩北京、广州、深圳、浙江这几个经济发达的区域有分支机构。
“刚开始太不容易了。”汪薇薇感触道,“马云说过:传统企业对于互联网先是看不见,然后是看不起,最后是来不及。所有都是一样的。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是10年磨一剑,大家都会有困难的时间。”
为了求生存,2007年初,51汽车做起了二手车经营,并且小赚了一笔,但这始终不是51汽车长远发展的方向。51汽车有了新的思考,并且决定停止二手车经营业务,转回到当初的定位——专业的二手车信息平台。51汽车在这条路上坚定的走了下来,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创新,已经延伸出了不少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线上线下交易相结合的O2O、二手车交易实体体验店、移动终端二手车APP信息系统。用汪薇薇的六字总结来说就是:“在店”、“在线”、“在手”。
“我们51汽车一开始做的是信息模式,也就是平台模式。我们也转型做O2O,现在的51应该说是一个O2O的平台,它不是一个纯粹的线上信息平台,我们把我们的卖车产品往线下拓展,去跟线下做结合。我们已经在上海的武宁路和吴中路有实体的可以拍卖的场所。
”汪薇薇说道。
在坚持和变革中,51汽车屡屡获得资本的青睐,从公司成立至今总共获得了3轮海外资本投资,累计融资金额达2000万美元。
“资本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你对用户有价值,那么你才有价值。资本的进入只是说帮我们把这个理念更好的传播给用户,关键的是要保证用户的权利。这个才是我们整个51汽车发展的企业文化和想法。”
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汪薇薇出身自市场销售领域
汪薇薇:挣我们应该挣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