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表现渡江战役的影像资料,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
,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
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4月20日,南京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1)消息的概念。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消息是一种报纸文体,指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2)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3)消息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①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
消息二则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