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分数和排名次的感受
紧张、害怕、讨厌 %
喜欢 13%
原来紧张、现在无所谓 15%
没有体验 %
学生评价中的问题:
(1)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和激励,即强调总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2)评价标准单一: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评价,与评价的甄别功能相应,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知识、技能。
“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
把一个个的个人变成一类人
“哪里的个性没有得到保存、受到压抑或被忽视,哪里的教育就完全不能实施”;“只有作为个人,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般的人,才能在思想和感情上有所建树,才能坚持不懈地追求”。——洛扎诺夫
学生评价中的问题:
(3)评价方法单一,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的评价,注重相对评价,忽视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过分注重分数、注重等级、注重量化
(评价=考试、考试=笔试、考分=评价结论)
“考试并不能代表一切,因为考试是解决别人解决了的问题,而科学研究是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所认识的拿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几乎没有在学校考第一的,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丁肇中
我们的考试:
不需要学生提出什么,
只需要学生说明什么;
不需要学生创造什么,
只需要学生证明什么;
不需要学生树立什么,
只需要学生转达什么;
不需要学生假设什么,
只需要学生演绎什么。
学生评价中的问题:
(4)评价主体错位,注重他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尊、自信心得不到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学生评价中的问题:
(5)把教学与评价看成是两种独立的活动,不能有意识地通过评价活动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不能把过程和结果、教学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评价难以产生有效的教育效应。
反思结果
评价功能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功能
评价内容过于关注对书本知识掌握的评价
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自上而下的评价
评价过程过于注重中介性评价结果,轻视甚或忽视评价过程
新课程倡导新教育评价
——发展性评价
我国传统教育评价特点:
评价内容仍主要局限于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
评价指标单一
评价主体仍以教师为主
评价方式与方法还是注重“量化”
评价手段多采用传统的纸笔方式
评价实施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
评价结果仍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论
克服传统评价的弊端,建立新型的、面向未来的评价制度:
发展性教育评价
课程改革的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1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
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