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何诚颖陈慧莹
一、融资融券的发展历程回顾
(1)融资融券发展概况
2006年6月30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融资融券业务被提上日程。此后的近四年时间里,证监会不断出台融资融券业务的相关细则,2010年1月8日,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证监会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择优选择优质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首批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2010年3月19日,证监会公布了首批6家融资融券试点券商名单,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正式入市交易,当日融资买入额仅为655万元,融券卖出量为7100股。6月8日,证监会宣布核准第二批5家试点公司,7月5日,融资融券第二批试点券商正式开始交易。与此同时,证监会降低了融资融券试点资格的准入门槛,即“最近一次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为B类以上,最近6个月净资本均在30亿元以上”。12月13日,第三批试点券商开始启动融资融券业务。
自2010年1月19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颁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申请融资融券业务券商的条件以来,已有25家券商进入融资融券市场进行交易。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目前仅有90只,其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是上证50中50只成分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有40只股票。
表1。融资融券试点券商一览
批次
时间
试点券商
第一批
2010-3-19
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
第二批
2010-6-8
申银万国、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
第三批
2010-11-24
长江证券、安信证券、平安证券、国都证券、国元证券、中信建投、中投证券、兴业证券、方正证券、长城证券、宏源证券、齐鲁证券、西南证券、中金公司
(二)融资融券交易概况
截至2011年3月30日,融资融券业务推出满一周年。统计数据显示,从第一批6家试点券商上线,到第二批5家试点券商入场交易,再到第三批11家试点券商进场,两市融资融券余额由首日的659万元升至200亿元,在仅1年时间内,飙升了3000多倍。融资融券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以及融资买入额占A股交易额的比例均稳步上升。总体而言,融资融券业务经过首日遇冷、初期低迷后,进入快速扩容期。统计显示,两融余额从659万元到1亿元,用了8个交易日;从1亿元到10亿元用了34个交易日;从10亿元到50亿元用了88个交易日;而从50亿元到100亿元则仅用了41个交易日。
融资融券开通一年以来,。两融试点的25家券商,平均每家为8320万元左右。这些收益包括来自融资融券的佣金收入,再加上基于融资利息和融券费率两方面的收益。2011年的前3个月,,与上年两融上市以来券商收益基本持平。从深交所的统计来看,上市券商中海通、华泰、光大、招商、中信、广发的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居于行业前列。
二、融资融券市场状况分析
(一)融资融券业务活跃度持续上升
图一:融资融券快速发展
自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以来,尽管市场经历了震荡、低迷以及反转,但是融资融券余额持续放大,融资融券余额从几百万元攀升至最新的近200亿元;单日融资买入额从不足6万元到逐步突破20亿元,单只股票的日融资买入额从千元级别逐步刷新至亿元纪录;体现卖空作用的融券卖空数据也从零发展到百万股的规模
,融资融券各项指标从细水长流逐步发展到激流“涌”进,屡超市场预期。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其中:、。
(二)融资融券业务结构失衡较为明显
从融资和融券业务总成交量来看,,,远远低于融资业务成交额。截至2011年3月31日,,。
两融业务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的原因,一是试点初期存在标的证券与投资者等诸多方面的准入限制;另一方面,目前融券卖出做空的操作理念不是很成熟,投资者与券商也有一个对新业务逐渐熟悉的过程。
具体到融券业务遇冷的原因,一是受限于目前的可融券范围。目前交易所规定的两融标的为上证50与深成份股共90只证券,由于所处行业与市值规模等原因,往往估值较低,投资者融券业务盈利空间有限;二是融券业务涉及券商自身盈亏与自营配置,往往牵扯券商的多个业务部门,内部需要有一个确定经营目标、理顺部门关系与探索风险对冲的过程;三是对投资者而言,融券业务收益有限但风险无限,不同于融资的传统做多策略,往往需要一定的资金规模与专业判断,更适合于机构操作,而目前机构
竞争格局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