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摘 要】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承载和传播汉文化的工具,反映了大量的汉文化信息。于此同时,汉字又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产生和发展了书法、篆刻等艺术。正确地认识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可以有利地驳斥“汉字落后论”,扩大汉语地研究范围,并且有利于克服片面夸大汉字功能。
【关键词】汉字 汉文化
一、 汉字从属于汉文化
汉字从属于汉文化,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汉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汉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同时,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1、文化与汉文化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汉文化是以汉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
2、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社会需要促进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先民群居生活,彼此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进而产生了语言。但在实际交往中,语言却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这是因为其无法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克服这一障碍,就需要有交流的双方都认可的文字符号进行协助,最早的汉字—象形文字就产生了。
此时的象形文字只是人们交流的辅助工具,并不成系统。,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出现后,由于事、管理,这就需要成系统的文字的产生。考古证明,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成系统的文字。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由于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彼此交流很不方便,出于便于管理和沟通的需要,秦始皇颁布全国统一使用小篆的命令,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小篆笔画屈曲圆转,繁多,不便书写,出于简便快捷的需要,人们将小篆的曲笔拉直,改圆转为折笔,进而产生了隶书。
其次,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正如上文所说,汉字是为了满足人们互相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记录、表达一定的事物,首先世界上要有这件事物,这就与社会生产力相关。最开始的汉字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容易描绘的事物,如:日、月、山、川、水、火、土、木等,这些都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而后人凭借着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产生了许多新的事物,而表达这些新事物的文字也随之产生了。如,砍伐的“斧”,装东西的“皿”、“盆”、“盂”,捕猎用的“网”等。
3、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
汉字盛载着汉民族古代的祭祀文化、商品文化、兵器文化、民俗文化。
二、 汉字推动汉文化的发展
、、、汉字在表现汉民族对各种事物的观察、思考、认识及反映汉文化的同时,还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
1、汉字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