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组织建设与创新的实践
吴建宪
一、群团组织的一般
社会组织——国有机关、党派团体、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人民团体------国家中人民为主体的社会组织
群众团体------党的概念,群众性社会团体组织
不同语境下的概念,具有相关性和重叠性
群团组织的历史
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
与中国共产党同生共长,为党的最终目标而奋斗
是党最忠实的同盟军和基石
在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群团工作的重要意义
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国际格局新变化,国内经济新常态,互联网带来新挑战。
党群关系、政群关系、群团自身与所代表群众关系新变化
担负使命、群众期待与能力资源之间的不适应
群团工作存在的不适应
党的领导方面:重视支持不足,群众意识淡薄
群团本身:思想观念滞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基层基地不扎实,覆盖面不足
活动方式单调,不适应新一代群体的需求。
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
机关化、官样化、行政化现象突出
能力水平与奉献精神不足。
群团组织的历史作用
所代表的群众是党执政的基础,是国家民族的主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力量。
群众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治国理政的基础性工作,是中国革命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
群团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中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
二、中国特色群团发展道路
起始于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王兆国主政工会10年,在理论上形成特色道路,被中央认可,延续到群团整体。
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特征是:党的领导、团结服务、依章活动三者统一。
中国特色群团发展道路
基本内容:六个坚持
坚持党对群团的统一领导
坚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生命线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活动
党的领导——特色道路的核心
分级管理、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体制,工青妇同时受上级组织双重领导。指导贯彻方针路线、研究决定重大问题、管理领导班子、协调与部门和组织关系。上级依章程领导下级。
建立研究决定重大工作制度;每届召开群团会议;每年常委会听取汇报;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副书记分管。
党建带群建。资源、平台、阵地、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共建互促。
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主战场。
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科技创新等群众性经济活动。
技术知识培训,提高整体能力素质,工匠精神。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
建功立业——为中心服务的抓手
群团组织的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