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数学学讲计划.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数学学讲计划
篇一:学讲计划问题与对策
学讲计划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不知不觉,学讲计划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快两年的时间,从刚开始的一大片“唏嘘之声”到现在的被认可、被赞许,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四个字“翻转课堂”。说实话,本以为学讲计划只是一时说说,就立刻会转眼溜走——课堂教学还是一如既往,换汤不换药。因为,以往在课堂上也实施过类似这样的改变,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所以自认为只要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解是什么内容也就完事了。在学校带着学完,自己又下载了学校上传的《学讲计划》,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了解大概就放在那里。可没想到开学后,“学讲”计划原来不只是口头说说,居然要大刀阔斧的干起来,这才收起原来的心思,去读,去思,去做。
经过学习,知道了“学讲计划”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进去,讲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明白了学讲计划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边学边讲,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合作”学习是其核心内容,但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是双面的,我们在实施学讲方式的过程中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急需解决。为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将学讲方式课堂推向深入,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简述并探讨解决的办法。问题一:感觉教学任务完不成,浪费了大量时间。
在实施“学讲计划”的过程中,我发现本来一节课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似乎已经完不成了,每个问题都让学生先讨论,再汇报,最后教师再总结,实验了几节课后,我觉得这种模式浪费了很多时间,有点“拿来主义”,对“学讲计划”的了解不够透彻,片面地理解了“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只要一有问题,就让学生去讨论,有很多是无效问题,乍一看,整堂课很热闹,讨论气氛很浓厚,像是在实行“学讲计划”,但是没有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大胆放手的让学生去讨论,自己却成了“旁观者”,反正想着,一会学生汇报的结果不对,我再去纠正,后来经过反思,认为这样绝对不行,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就会耽误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更别说保证教学质量了,这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策:
1、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前,准备要充分、细致,对某一节课的内容要确定哪些必须完成,哪些力争完成,哪些则可以视时间来灵活处理。
2、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
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把所有教材上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毕竟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不要老是认为这点我还没教,那点我还没讲,总是觉得有好多好多的知识要传授,但是,反过来一想,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无穷无尽的知识,而应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一教学知识点,比如,学生在第一次朗读五言诗的时候,我们当时以具体的诗为例,告诉他应该哪个字后面停顿,在第二次读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上方法,但是在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时就不能再这样去做,而应告诉学生五言诗在绝大部分时是在第二个字后面停顿,有了这样的方法就不用担心学生在朗读五言诗停顿方面的问题了。
3、钻研教材,设计有效问题
“学讲计划”中所强调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不是每个问题都去讨论,这样往往会停留于学生合作的形式,不能完全理解“合作”的实质。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去小组讨论,比如有些特别简单的,孩子能脱口而出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去讨论,丝毫没有讨论的价值,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结果徒劳无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去筛选一些有价值、真正适合学生去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有所感、有所悟,最好是能发散学生思维的这样的一类问题。
4、教师不能做学生课堂上的旁观者,不能完全放任学生,把权利完全交给学生,而应做学生的参与者、合作者,要把握好讨论以及师生互动时的方向,对这些活动要有指导,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偏离讨论题目时,教师要巧妙地把话题转回正题,并及时总结和归纳。
问题二:小组成员参与性形成很大差异
每个小组间都有学优生和学困生,学优生在小组中往往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全部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成为了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而学困生却会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与主动性欠缺,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和表现的机会,甚至整节课默不作声,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没有得到锻炼。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合作学习只要有人会就行了,没有积极参与,多个时候只是一个旁观者。时间长了,学困生就会产生从众心理,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说,不加思考,失去了讨论的意义。本来想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这一理念,就完全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对策:
要进行科学的分组,例如:以我们班为例,把整个班分为12组,给每组成员进行编号,刚开始1号

小学数学学讲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i1920809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11-11